分享

细说 海南府城换花节的前世今生

 巴郎4pm9r76ejs 2017-02-11

  #刚峰说海南#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古老城市,在春节期间都会有许多别具一格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民风民俗。 

  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因其独特的地理方位,至今也保存许多丰富灿烂的民风民俗。其中最为有名且传承悠久的便是府城元宵换花节。每年大年十五元宵之夜,数十万人从城市周边蜂涌而至,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在花灯闪烁的喜庆氛围中,#刚峰说海南#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古老城市,在春节期间都会有许多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 

  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因其独特的地理方位,至今也保存许多丰富灿烂的民风民俗。其中最为有名且传承悠久的便是府城元宵换花节。每年大年十五元宵之夜,数十万人从城市周边蜂涌而至,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在花灯闪烁的喜庆氛围中,拿着鲜花相互交换,其场面甚为热闹。

  为何府城会有这么一个节日?且在元宵佳节的夜色中进行?容我慢慢向各位道来!拿着鲜花相互交换,其场面甚为热闹。

  为何府城会有这么一个节日?且在元宵佳节的夜色中进行?容我慢慢向各位道来!




  一,千年古城府城的来历


  在说清楚换花节的来源之前,得先给各位简要地叙述一下海南古琼州府府城的前世。

  海南的历史其实很简单。在汉武帝讨伐岭南之前,海南几乎没正史记载。史称北胡南越秦汉之前,海南处在“百越”时期,一百多个部落在中原政权的强大攻击下,开始了慢长的迁移。从岭南先后登岛的各部落,渐渐演化成目前称之为黎的民族,黎族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闯海者,他们以峒为单位各自管理,几乎没有成立统一的政权。一直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遣路博德伏波将军平定岭南,设八郡,其中海南就设有珠崖、儋耳二郡,从此,海南正式划归中原版图。

  其中,珠崖郡所在地址就在就是现在海口市周边内。

  东汉马伏波重征伐岭南,取消二郡,在琼州海峡对岸的合浦设朱庐县,从此开始了中原政府遥领海南650漫长的历史,直至南北朝洗夫人统一岭南请命陈朝重置崖州,海南才重新又有了地方政府,而当时的崖州后来就搬到了琼山区旧州岭境内。隋唐初期,将崖州搬迁到琼南振州现今三亚,琼北地区重设琼州府,统领海南四州十三县,就成为海南最高行政单位,也构成了现今海南的基本格局。

  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27年)算起,琼州州治移到今府城镇,直至清末民国初年(1926年海口设后从琼山县独立出来成市)府城镇就一直是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古镇之说,亦是从北宋开宝年间算起,府城自然是海南最古老首府所在地。

  作为古琼州首府,府城文化底蕴厚,究其原因,一主要它占天时地利,长期为州府所在地,先进中原文化首先通过它再辐射到全岛。二是它紧靠大陆,交通方便,大陆人上岛最早卜居地当选府城。三是自唐至宋,朝中一些大臣学者被谪来琼,或多或少都在府城驻足过,到了明初,大批士子登岛,首选地就是府城,得中原文化风气之先,是府城人文鼎盛的重要原因。

  作为琼州首府府城镇,自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就开始举办书院,至明代,书院、社会、义学达到鼎盛,民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读书人蔚然成风。明代全海南岛创办书院21所,琼山占8所,府城还设有医学、射圃以及阴阳学等专科学堂。清代海南岛有书院19所,琼山占5所,并以府城的琼台书院最著名,为全岛童生肆业之所。从宋至清,历代兴办的书院,社学、义学,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一直居全岛之首。据清《琼州府志》记载:建在府城县儒学大成西门的景贤祠,就祭祀历代乡贤53人。宋至清,全海南岛中举人785人,其中琼山县357人,占45%,登进士95人,琼山占53人,占56%。而这些人之中,又绝大多数出自府城和就读于府城相关书院。因此,府城也涌现出象丘浚、海瑞、吴典、谢宝等举国闻名的先贤。

  在这些进士举人有“海南双璧”之称的明代阁臣丘浚和大臣海瑞,与另一名贤许子伟都是府城朱吉里人,因此,府城也就有了“一里出三贤”的说法。

  在长达千年的演化过程中,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形成了府城特殊的人文风景与多姿多彩民风民俗。至今府城的习俗依然保存很多,如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各街各巷的公期和佛期。

  府城鼓楼街公期是五月十三,佛期是正月十二。当地的居民一般初一吃斋,初二,初三不限制。草芽巷的佛期是二月十二为冼太夫人大期。公期为九月初八是元帅的大期。达士巷的公期六月十三等。每当公期来临,当地居民在这些日子都忙得不可开交,大摆宴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鞭炮声,嬉笑声,那热闹的场面胜似过年。这个习俗,从古老一直延续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府城地区的换花节的魅力更值得一提。透过换花传统节日和习俗,让我们来穿越千年历史,伤悼首府当年的强梁霸气!

  


  二,元宵换花节的前世今生


  正月十五换花节是府城镇具有历史特色的一个节日,有史料说它始于唐代的贞观元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宋元时一直盛行。

  元宵节前夕,府城便被装扮成了一个大花园,满天遍地弥漫着鲜花的芬芳。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到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他们手中拿着鲜花,脸上流露出喜悦,他们把手中的鲜花与朋友,情人或者陌生人交换,表达情感,突出“热闹”和“喜悦”。当然花的品种很多,但其中主要的是玫瑰,人们希望通过交换鲜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然而,历史上的元宵节府城居民其实不是换花,而是换香。称为“换香节”!有政府养殖民俗专家说,换香节意味着香火不绝,象征真实、祥和、喜庆、友好和爱慕,有点胡吹。

  那么换花节的前世换香节,到底起源于一种什么传说或习俗呐?

  实际上府城换香节是渊源于府城一个古老的民俗习惯,这个习俗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紧密相承。

  琼北地区的府城周边,不象岛南热带地区水稻三熟,其实它与江南地区北纬度差不,水稻也是一年二季。府城地区的乡村,历史上就传承了江南地区有的喝灯(丁)酒、换香(香火)、摘青的习俗,也是源于早期的江南农耕文化下,古代人对自然节气的理解与对应关系。

  按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古人将春以正月初一开始,除夕夜是一年的结束来理解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节便是一年的节气结束和开始之日,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企望破旧立新之始际。古人们原始追求幸福的标准没有现在人这么贪,财丁两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便是农耕文化最基本的憧憬。而旺财的渠道便是要有男丁耕种。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内,家族内是否添丁是个重要事情,这一年家族内要是添丁了,就要在元宵节摆丁酒,请族人喝酒吃饭,同时告诉祖先,入祖籍。这时候,生女孩的家属或刚娶回来媳妇的家属会怎么想?他们也想来年抱孙子啊!所以就将自家的香火到添丁的家庭那边去换香火,祈求借福生个男丁延续香火,换香的习俗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实,这个习俗在江南一带历史上也曾盛行,只是没有海岛偏远而保存这么悠久且浓郁而已!

  海府地区现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故意抱着幼儿(而不是幼女)到新娘房床上去撒尿,其目的就是要祈福生个儿子。在海府地区,喝喜酒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幼女到新娘的床上,她要是不小心在上面撒尿了,主人会有怨气的。

  摘青就是摘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寄意摘好的开始(摘好头),财运好运长青。海府地区的原著居民还有一个习俗,相亲时女孩上门看家境,男方父母会宰一个刚生蛋的母鸡,剁下一个完整的鸡屁股装在一个小碟子里放在女孩子面前给女孩吃,女孩子要想嫁进来,就要多少吃点啊,而男孩上女孩家里求亲,女方要是宰鸡招待,那可不要高兴了,说明这门亲事可无门。

  其实,换香或摘青也好,都源于中原农耕文化,至于是如何传入海岛?府城的换香起源于何年何月?说真话,现在也无从考究了,当然不要听有一些所谓的现代民俗专家,把府城历史上的换香节定位于清朝中叶,因为,北宋期间,海南的沉香就是进朝奉品,沉香有浓浓的中药味,有醒脑除邢作用,是否与此有关?目前在下还没有时间来考证。

  无论换香节的历史如何,总之,中原农耕文化的风俗的生命力就是这样顽强传承下来了!



  可以透过历史的宵烟,想象一下,偏居在孤悬海岛的府城居民,当然以来自大陆的汉人为主且以闽南人为甚,正月十五的夜晚,出门上街赏灯的居民脚下穿着新屐,由于当时没有路灯,人们为了方便,手里都有一把点燃的香烛,用以照明,如果遇到没有香的人便送他几枝,有时偶遇朋友,也用香烛互相交换互相说句祝福的话语的那份氛围,该是何等的风行呀!想象中,府城小巷中木屐叩地发出清脆声音的换香人群,在换完香烛后心中的宿愿已传到佛祖那里,开始心满意足地踏上归路,还有一些兴致勃勃的人还特意从路边摘些青枝绿叶带回家。(寓意自己会像它一样蓬勃向上,永葆青春),还有人专门折官府庙门前的树枝,期盼到更多的“神气”和“灵气”(这就是目前有网友询间的“摘青”,也叫“偷青”),那场景那气氛有多热闹呀!可惜这个风俗已被人们遗忘了,忘记的有点稀里糊涂了!

  当然有关换花节,还有一个版本,肯定是府城早年的文人所撰,说换香节起源于一个爱情故事:古时候男女逛花灯,闹元宵时,两情相悦的互相交换香火,并发誓永远相爱 ,然后就一起去“踏青”,偷采撷一棵青菜或一束青苗菜回家,意为此情万年青松不老。



  无论哪种版本,其实都是历史,都是文化都是久经流传且被百姓接受并快乐的民俗。

  可惜的是,许多传统民俗到了官家眼里有时就被视为漏习或迷信而被改头换目。 

  比如府城的换香习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当官的改为换花。

  随着社会电灯的广泛利用,香的地位在元宵节这一天逐渐被动摇。香火已经成了一种高危险的物品,有领导说它有些封建色彩,而鲜花,高雅、轻便、危险性低,而且各式各样漂亮的花儿更能表达情谊、情感。1984年。当时的琼山县领导,就下文,把换香改成换花。于是,府城这一具有近千年民间的换香习俗更改为换花了。

  如今,“换花节”已被列为海南五大民间艺术活动之一。但换花却似乎缺点海南的韵味。且这玫瑰之花,听说均来自云南,虽然,每年元宵时,府城镇人来人往,却很少再有看到海南人纯朴的自愿相互交换鲜花,互道祝福的温馨场面。却常看到从别人手中抢花野蛮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小伙子从姑娘手中乱抢花的现象。

  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一种海南独特民俗,一份珍贵的海南本土文化的遗产,就这样在官吏的命令下改变的有些不伦不类了。

  如果再有什么领导,突然头上发青下道指令,将海南的公期、军坡节等海南独有的民风民俗,改头换面的话,那海南的老百姓头上可真要冒汗了!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府城镇,这个千年的历史名称,已经在早几年就被领导更名成为“城南\城北办事处”了。全世界唯有二个岛屿的府城,海南的府城,源自北宋,在琼北开城,叫响了一千余年却已被自己灭了门;而台湾的府城,源自郑成功自带家丁在台南拓城,却一直被民进党执政,依然还高举中原文化的传承……

  瓦无言以对!



展示民风民俗 阅览地域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