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0月18日,出生于宜兴丁山的上袁村,取名顾景洲。其父亲顾炳荣。祖上为山西人,祖上曾经做过山西巡抚。 1921年,6岁入东坡书院读书,小学毕业又再跟校长吕梅笙学习古文三年,所以顾景舟的古文功底比较深厚。 1932年,17岁辍学在家跟祖母干活。 1933年,18岁正式跟自己祖母学习制作紫砂壶,并给自己小书房取名“墨缘斋”。 1936年,顾景舟学艺三年后被上海古董商郎玉书看中,聘请他来上海郎氏艺苑工作,专门仿制明清大名家的作品。其最出名的一件仿品《竹笋水盂》,还被故宫当陈鸣远的珍品收藏,几十年后他被请去北京鉴定紫砂壶,他一语道破:此物是我所做的仿品。 1938年,郎氏破产,顾景舟回到宜兴,同年得天花,一代大师差点夭折,且脸上留下疤痕影响了他一生的婚姻。 1942年,顾景舟应聘上海标准陶瓷公司,自号“自怡轩”,月薪极高,达100大洋,此月薪足够他养活父母和两个弟弟了。在此期间他所制作的《洋桶壶》彻底征服了大家,长其20岁的紫砂壶大家裴石民见顾景舟做的《洋桶壶》称赞道:“了不起!紫砂出高手了!”。当时顾景舟做壶只卖“生坯”,不管烧制,曾经有富商出2担米买他一把洋桶壶生坯,要知道战争年代那米是特别金贵的了。 1951年,顾景舟得了肺结核病。 1952年,37岁的顾景舟收下平生第一个徒弟徐汉棠,徐汉棠的父亲徐祖纯是顾景舟的朋友加亲戚。 1954年,顾景舟参加筹建“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紫砂工场”。 1955年,蜀山紫砂工场独立成立“蜀山紫砂工艺社(紫砂工艺厂的前身),顾景舟任生产理事委员兼技术辅导员。 1956年,顾景舟被授予建国初期工艺美术行业最高荣誉——工艺人称号。 1958年大跃进,顾景舟因为明确反对紫砂壶行业盲目卷入机械化被批斗。在挨整期间他被铁轱辘击中头部,又一次差得死去。 1959年,顾景舟任紫砂厂技术研究所幅主任,并参加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工作。 1964年,49岁的顾景舟才结婚,妻子是徐义宝女士,她小顾景舟10岁。 1983年,顾景舟妻子查出鼻咽癌,顾景舟在上海陪妻子3个月,69岁的他创作了《鹧鸪提梁壶》,以表达自己一生的曲折和不幸。“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问鹧鸪。” 1984年,顾景舟妻子去世。 1985年12月,顾景舟得意弟子高海庚心脏病突发去世。 1987年,顾景舟制作《玉壁盖提梁壶》。 1989年,顾景舟制作《高僧帽壶》、《如意仿古壶》、《此乐提梁壶》。 1991年,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香港出版)。 1993年,顾景舟制作《虚扁壶》。 1995年,顾景舟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