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女人都应该做家庭的CFO

 伤心的小剑客 2017-02-11

CFO是什么?Chief Financial Officer——财务总监,《欢乐颂》里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安迪是也。



一直以来,我主张把一个家庭比作一间公司。那么男人应该是CEO,女人应该是CFO。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讲两个最近发生的故事吧。


故事一


故事一的女主人公,是我的同事,最近刚生了宝宝,休完产假回来上班。一天午餐时,开始和大家倾诉最近看学区房之苦。


这苦不是、或不仅仅是看房的辛苦,而是与1年前的巨大落差。


大家应该都知道,短短1年时间里,帝都学区房的价格,少的上涨了50%,多的翻倍。不只是帝都,上海、深圳、南京等热点城市亦是如此。

终于在持续看房几周后的某天深夜,辗转反侧的老公从身边坐起,戴起眼镜,问她:“你去年为什么不同意我换房?”


“这个……因为我怀着宝宝,搬家会很辛苦啊。”


说到这里,她用一种“求安慰”的表情望着同坐在餐桌前的同事们。


我默默算了一笔账。


这一年里,这对夫妇购买同样房子的预算需要从800万提高到1500万左右。虽然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也同步实现了增长,但扣除这部分也需要多付出400万左右。


400万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夫妻俩现在的收入得存10年


如果一个CFO会怎么做?



必须是调动起可用资源呀。像安迪一样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找亲戚找朋友,找搬家公司(现在已经有搬家公司实现了从打包到再铺开完全不用客户动手的一条龙服务),全部算下来只要:思考可用人手半小时、上网查找信息半小时、打电话半小时、搬家一整天。


为了顶多2天“怀孕搬家的辛苦”(其实都不用辛苦),付出了10年的代价啊。


如果完全没有动过换房的心思就算了,可是这个挺懂经济的在银行工作的老公,当时确实很努力在看房,却在最后关头遭到了老婆的反对。


作为家里挣钱顶梁柱的男人,想想又落后了同龄人10年,难怪在深夜失眠且叹息:“你不懂也就算了,你还起反作用!”


“那你可以不要听我的嘛!这些事以后我不掺和了!”这姑娘说。


这种推卸责任直接甩锅的作风,当不了CFO,倒是有点像邱莹莹啊……



故事二


故事二的女主人公,卖房买房倒都是雷厉风行的。


2015年9月,成了母亲的她决定逃离充满了雾霾和堵车的北京,卖掉了北京当时市值530万的房子,偕夫抱子,在大理花130万全款购置了一套能看到苍山洱海的大房子。


银行卡上结余400多万,原话是:“给孩子存一笔教育金和我的养老金,从此断了后顾之忧。”


后来的事情大家可能猜到了。2016年,她卖掉的房子价格疯涨了400多万(或不止)。面对人民币的迅速贬值,手中的400万还能否保证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成了一个“可忧”的话题。



2016年夏天,她找吴晓波投资自己的公号。吴晓波说,如果当时你来找我,我会给你这样的策略:


1、把北京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即便按最少的3成,也可拿到159万元,足够买大理的房子了。


2、这笔159万贷款年利率约为5.4%,也就是每年需支出利息8.58万元。而北京的房子年租金可得9.6万元。


3、这样做的结果是:比现在每年多1万多元的净收入,以及一套为你的财富保值的北京房子。


上面的策略难吗?对一个懂得抵押、贷款、利差的CFO来说一点都不难;但对一个理财领域为盲区的人来说,难。


故事讲完了,理财是不是很重要?


其实曾经,我也不愿意关心金钱。咱们这一代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别管挣钱的事儿!”而且中国人骨子里总对金钱或多或少有种罪恶的观念。


后来我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偏见,隐含的想法是:“我的财富增长可能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所以要感谢我的大学对文科生也安排了基础的经济学课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推翻了我脑中传统的财富与道德彼此对立的概念,因为当整体财富都增长了以后,一个人的富有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财富。


要知道,整个社会背后发展的动力就是源自个人对利益和财富的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较喜欢《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话:“合法挣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活法。

 


曾经,我看到上面这样的新闻也会唏嘘。

 

但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时代的大潮。


其实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人们都是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行。


与其抱怨时代,不如把握机会。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需要去适应的东西。


而这个时代是一个负利率的时代。过去几年,M2(广义货币)年增速一度超过20%,未来按最保守的计算,M2维持年均10%的增速,那么,7年左右,人民币的规模会扩张一倍。


这意味是,辛苦存下来的钱如果没有被合理管理的话,会随着通货膨胀越来越贬值。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树立起的观念,就是——


管理我们的财富,应该与管理我们的身体同样重要。


理财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也不是普通人的可选项,而是一项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每一个人都至少要有最基础的理财知识,懂得利息、贷款、CPI、M2、同比、环比等名词。


每个女人都应该做家庭的CFO


那为什么说,女人懂得理财更重要呢?


开头的两个故事应该说明了一些问题吧。


我认为:会赚钱、会理财、会投资,这是3件事情。


虽然在一个家庭里,男人可能是收入比较多的那一个,女人由于承担养育的责任,事业上会稍滞后一点。但是在财务贡献上,会理财、会投资的女人不一定比会赚钱的男人低哦。


可能有姑娘会说:好累哦,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女子。这些劳心劳力的事情,让男人去做不好吗?


然而现代婚姻提倡的是双方平等和财务的独立。现代女性追求的爱情与婚姻,应该是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何况就连老话也说,男人赚钱,女人持家。


是做那个美丽但完全不知人间疾苦的陆小曼,豪奢到让徐志摩为挣钱疲于奔命,甚至于搭乘免费飞机失事身亡,做妻子的却连丈夫生前所穿裤子上的破洞也不知情;


还是做那个美丽也接地气的女神林徽因,即便家庭因通胀等原因致贫,每周要往返走4次10公里的路去教书,一月只赚40元法币,依然能豪掷23元在黑市买测量皮尺送给梁思成,只因丈夫非常需要。



对一个家庭来说,两个人的携手并进,好过一个人的孤军作战太多,否则,家庭是为何组合的呢?


还有,女人的财商,也会传递给子女。


之前刷屏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令人痛心,为了借2000元买个名牌化妆品就能全裸拍照。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也没有建立哪怕一丁点财商。


另外,如果你是单身贵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不需要理财了吗?


那要问你,不需要养家,就不需要养好自己了吗?


每到年关,是面对信用卡账单比较开心,还是能用自己的收入给父母买件礼物比较开心呢?


我身边有35岁就给父母买房的,也有35岁未婚还在问父母要钱的,讲真,她们的工资收入真的不差多少。

 

以上是理财的“道”,接下来讲理财的“术”。


零基础应该怎样开始理财?


1、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理财既然是对财富的管理,那么首先必须对个人、家庭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要通过坚持记录和总结,了解家庭资产和债务状况;知道一段时间内收入来源和金额,支出渠道和金额;与预算相比较,哪些收入是稳定现金流,哪些收入波动幅度大,哪些支出是不合理支出,哪些是意外支出等。

 

通过上述总结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和风险承担能力,找到可以“开源”和“节流”的地方,建立储蓄目标,明确理财方向。

 

要做这项工作,推荐两个自己经常用的财务记录APP,随手记和挖财。

随手记↑

挖财↑


2、学习财商基础知识


财商就是认识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推荐两本通俗易懂的启蒙类读物,便于开启财商,对金钱、消费、储蓄、投资都有一个基本认识。

 

(1)《小狗钱钱》


昨天妈妈笈的玩转压岁钱 | 财商启蒙从娃娃抓起也提到了这本书。


钱能生息,因此具有时间价值,加上复利的放大作用,其产生的投资收入不容小视。搞怪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


举个小例子。如果一个人在20岁以1万元开始投资,可以保证每一年的复合增长率是35%,等到他70岁时,就可以拥有328亿元的资产!这就是复利的效果,极其震撼。


另外,“没钱就不能理财”了吗?其实,钱少更需要储蓄和理财,《小狗钱钱》里面下金蛋的鹅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富爸爸穷爸爸》。

这本书里面的现金流象限图相信给了很多人不少启发。


感兴趣的还可以去rich dad官网去感受一下cash flow的游戏,网址是:http://www./。


3、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理财指的是投资者根据风险偏好和能力,对家庭财富(包括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以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帮助家庭成员实现各自的目标。


首先,理财不仅仅是投资几只股票,买几套房子那么简单,理财既包括资产管理(如货币基金、债券、股票、股票基金、信托、房产等),同时也包括负债管理(如房贷、消费贷等)。


第二,理财的目的首先是财富的保值,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富的增值,从而帮助投资者走向财富自由之路。


第三,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家庭来说,理财理的是一生的财,而不仅仅是燃眉之急的财,理财规划需要根据人生、家庭不同阶段需要随时动态调整


最后,理财是一项需要持续一生学习和实践的专业技能,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循序渐进、逐步进阶。 


4、明确理财目标


网上有一张流传很广的标普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据说是标准普尔调研全球10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出的结论。


个人认为其象限划分相对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后来有人质疑来源的准确性,但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暂且就不纠结这个问题啦。)


在此基础上,每个家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如果相对于家庭支出,家庭收入非常高的话,整个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因此可以适当提高“重在收益”部分的比例;另外,相对于老年人家庭,年轻人的家庭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较高,也可适当提高“重在收益”部分的比例。 


5、了解理财产品种类


理财产品是理财的工具,对工具的了解和认识直接决定了最终理财的效果。


上图列出了市场上常见的理财产品种类,并分别从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的角度进行了粗略的评估,仅是为了给大家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供理财小白参考。实际操作中,每类工具下的产品都丰富多样、特点各异,并不一定与描述的完全相符,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图中的每个种类都有很多可以说的,以后的文章还会慢慢写到。 


6、避开一些常见的理财误区


最后,在实践中,尽量避开一些常见的误区,减少金钱和精力上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一:无视风险和流动性,盲目追求高收益。比如有的人将大部分资产投资期货、股票,只想着能够获得很高的收益,最后赔得血本无归,影响到家庭的基本生活。


建议:时刻记住,风险与收益成正品,与高收益并存的必然是高风险。理财的第一步是财富的保值,其次才是增值。


误区二:忽视自身家庭的特点来选产品,随波逐流。一些人看到别人购买某些产品赚了钱,也去购买相同的产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忽视自身的财务现状去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建议:不断学习理财知识,养成自己的判断思路,不要随波逐流。时刻记住,对于风险的偏好和能力不一样的家庭,应该有不同的理财规划。而且要随着家庭情况的变化,随时更新理财规划。最后,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祝大家都能承担好家庭CFO的角色!妈妈笈愿与各位妈妈一起在理财路上不断进阶,特建立理财群,欢迎扫码进入:


妈妈笈投资理财交流群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