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来讨论善良这个话题,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发现在善良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内心经常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善良是对的,是好的,是应该大力践行的。 另一方面,我们又时不时的感觉到困惑甚至委屈,自己本着一个善意的动机去对待别人,但有很多时候对方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来回应我们,有的当成了理所当然,有的并不领情,甚至还有人会恩将仇报。 这样的一种冲突,有时候会让人忍不住去想,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假善良”? 为什么善良会让人这么委屈,为什么善良有时让人觉得很软弱?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感受是对的吗? 并非如此。 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 或许在单个事件或人身上,我们的善良所得到的回应是很少的,甚至是没有回报的。但是在我们的感受之外,我们无意识的打开了另外一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不断积累使我们逐渐拥有了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展现出一种合作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我们身边,认同我们,信任我们。当这些无形的资产和你本身的价值相结合的时候,你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做出一些有成就的事情来。 于是,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善良是一种能力。 下面这个表就是关于善良的逻辑关系图,供大家参考。 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还进一步的分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因为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他们想看到的世界,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它所包含的各种认知,就像一个过滤网一样,屏蔽了哪些我们不关注的,留下了我们关注的东西。 下表是本周讨论时涉及的几个思维方式,供大家参考。 以上就是我们对本周话题的一个小小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后我们每周都会对一个大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 同时,我们还会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思维方式,辨别和警惕那些不适应的、甚至扭曲的认知观念,从而实现认知模式上的升级。 最后,还请长期以来关注实用心理学的小伙伴们帮一个忙,关于本周我们在栏目形式和内容上的新尝试,您有什么样感受和态度,请在下面的投票栏目中表达一下您的看法,您的回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实用心理学愿在新的一年里,和大家一起改变和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