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模式下的平安城市 跨域式共享,服务化应用...

 mini9559 2017-02-11
  来源:慧聪网 更新时间:2017-02-09
  本文针对《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的四个全面(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进行解析,提出平安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并探索以平安城市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平安城市经过二十余年建设,这二十几年中国平安城市的进步是巨大的。由原来的模拟到现在的4K,由原来的单一视频采集到现在多维采集,由原来的人工查看到现在的智能搜索,由原来的视频应用到现在的合成作战……但由于技术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中央综治办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今后平安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布建与后端应用建设提出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旨在进一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笔者认为,未来平安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统筹规划平安城市的前端布建、资源联网、智能应用、安全运维等方面的建设,这十六个字为未来的平安城市乃至智慧城市奠定基础。“全域覆盖”的核心关键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点位的合理规划,另外一个方向是多维系统的覆盖;“全网共享”的核心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联网,另外一个是共享;“全时可用”的核心是实时、应用两个方面;“全程可控”核心是运维,目的是安全控制。
  1
  1全域覆盖
  全域覆盖对平安城市前端防控网络的布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基于场景进行多维感知设备的科学布建,构建平安城市的立体化多维感知系统。
  为了构建该系统我们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多维感知的统计规划,由原来的视频点位采集点,升级为视频、报警、RFID、WIFI等多维度信息的采集点;第二个问题是点位的合理规划与布局。
  针对第一个问题,未来的感知前端应该具备智能分析、多维感知的属性。现在行业的主流厂家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资源研发。这个问题的瓶颈会出现在智能算法是否试用以及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
  针对第二个问题,国内很早就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解决方案。如江苏的“320”工程、浙江省的“网格化”建设、科学布建模式。总结起来是点位的时间、空间维度的科学布建模式。但是笔者认为未来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根据大量的应用经验来起草建设标准,在建设、运维等方向努力形成集规划、运维于一体的产品形态;二是依托“防卫空间理论”,以“舆情无死角、心里无死角”为导向,构建前端治安防控网络的空间分布模型。
  2全网共享
  全网共享要求将整个城市视频图像资源、非视频的物联网数据及业务数据整合到一起,建立共享机制,根据需求与权限向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群众开放资源,拓宽应用领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联网,其次是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
  针对联网,现在固定式视频联网问题的基本上已经解决,视频上下级之间的调用、预览、查看基本上没有问题。最近两年联网问题开始升级,由固定式视频升级到移动式视频联网和结构化视频联网。最有代表的是移动执法联网问题、车辆卡口联网问题,移动执法联网的技术难点是网络问题,车辆卡口联网的难点是数据问题。现在各个地方基本的解决思路是制定标准,确定全省全市的联网架构,各下属单位按要求改造和新建。未来的联网问题会由视频转向图片和数据,会由视频转向非视频。伴随而来的是安防行业与IT行业的碰撞与整合。
  针对共享,现有的主要网络情况是社会资源面网、电子政务外网、公安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四张网络。公安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为公安的承载网,整合公安部门布建的所有视频监控点位及其他卡口、物联监控点位;电子政务网,将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及社会行业的数据整合至政府的共享服务平台,并与视频专网建立共享机制;社会资源面网络分布着大量的个人与商户自建的视频点位。
  全网共享的难度在于政府跨部门的资源整合,目前国内主流的数据整合模式有二:一是建立大数据中心(多为市级),整合所有部门和行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二是通过建立城市综合运行平台(多在区县级试点建设),政府各业务部门集中办公,通过平台进行业务事件的派发督办,从而实现数据的大融合。
  上述两种模式均涉及到政府职能机构的改变,这里提出依托平安城市实现全网共享,有效回避政府职能变革:1)依托现有的视频共享平台(视频专网)、视频联网平台(公安信息网),同时在电子政务网建立共享服务平台;2)基于公安部门较为全面的人口、车辆、房屋等基础数据,在视频专网中建立人房户基础数据库,同时匹配视频图像信息库、公安业务案件库,建立人口、车辆、房屋的轨迹模型;3)与其他部门建立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服务平台,为政府业务部门提供他们需要的数据服务,同时将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整合到共享服务平台,提取人、车、房等轨迹信息至视频共享平台;4)根据信息共享机制及安全机制,在电子政务网上建立数据共享服务主题库,为政府业务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3全时可用
  全时可用需要通过物防系统和技防系统实现全天候治安防控,同时通过视频图像数据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信息提取效率。
  首先,基于立体化前端治安防控网络采集到的视频、非视频数据,辅以政府其他部门(城管、环保等)的业务数据,建立城市全时结构化数据模型。该城市模型以3DGIS地图为基础,对整个城市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并对每个城市部件建立以时间为轴的数据模型。
  其次,对动态的人、车建立结合地图的轨迹模型。该模型应分为地图层、点位层、结构化数据层、视频图像层。地图层为人员、车辆的活动范围,点位层则展示活动轨迹,结构化数据层对活动轨迹进行描述,视频图像层则为轨迹活动匹配视频图像等占用较大存储空间、带宽的轨迹描述。其中,结构化数据层作为检索的主要对象,并根据业务需求,匹配轨迹点位、图像、视频等。
  最后,基于城市模型、轨迹模型,开发智能化的应用模块,以服务的方式实现全时可用。如城市部件维护、警情案件侦查、社会治安防控、城市应急指挥、舆情监测预判、人口计生服务、面向社会公众的资源共享服务等。
  4全程可控
  全程可控包括信息安全、运维保障、权限管理、痕迹记录等。
  平安城市涉及到的数据安全等级各不相同,应建立分层信息安全机制。依据数据资源的安全等级及面向用户的不同,将它们纳入电子政务网、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1)涉及公安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人房户基础数据库、城市模型、轨迹模型、案件主题库等)依据所需存储空间及带宽存入视频共享平台、视频联网平台;2)除公安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存入共享服务平台;3)面向社会面传输网,由电子政务网中的共享服务平台根据权限及共享机制提供共享服务。
  运维保障主要针对前端治安防控网络的设备进行维护。立体化的前端网络带来大量的前端采集设备,需要建立运维管理平台,对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推送故障信息,保障前端治安防控网络的有效运行。
  全网共享的数据资源面向不同层面的用户,需要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权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公安部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社会公众。每个层面再根据职能、岗位细分具体的权限。
  痕迹记录通过对所有权限用户及入侵者的所有操作进行记录,形成可追溯的日志记录。
  5结语
  平安城市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前端治安防控网络的建设理论已日趋科学、完善,未来的发展重点将聚焦在资源整合(全网共享)及智能应用(全时可用)。平安城市可以利用其在数据资源及职能的天然优势,将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整合进来,建立完整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通过智能应用提供城市综合服务,使平安城市不再局限于治安防控,而是提升至整个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即智慧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