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这样给孩子打开唐诗的世界|小夫子

 小毛头书屋 2017-02-12

都说孩子读唐诗有好处,于是乎就开始给孩子读、让孩子背诵,听着唐诗在孩子稚嫩的声音中流出,我们欣喜若狂!这似乎是多数孩子的唐诗启蒙方式,而我有另一种方式给儿子做唐诗启蒙,多少有那么一点别样......!

----------

        我的方式总结起来有三个:走出去;翻开读打开听;拿笔画。我们知道在唐诗中写景的作品占有一定篇数,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也知道,诗歌创作也讲究“赋比兴”,这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如果单纯给孩子讲解分析一件作品在孩子来说无疑是很枯燥没趣的,因为孩子没办法理解这些分析解释。不给孩子讲解分析只做背诵,那没有“赋比兴”的理解恐怕就和唱童谣儿歌一样了,失去了阅读唐诗的意义。单纯做字面翻译解释也是不行的,因为孩子没有实际的生命经验和唐诗内容来对应,而且经过现代汉语翻译的唐诗也称不上“诗”了。李霁野先生曾描述过自己的读诗方式,大意是说:就算是囫囵吞枣,能尝到点枣味也是好的。时代变迁,到如今如果按照我们的读诗方式,恐怕连“枣味”都尝不到了。所以我自己定出了给儿子的读诗方式,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三个。


走出去

 

因为唐诗多数都是写景,离开景就谈不到体会。当然,看到景以后还需要个人的生命经验去体悟才能领会。这个生命经验是一辈子的事,我们不可能等一辈子过后有了经验再回头读诗,换句话说,唐诗也是在生活中给我们提供生命经验的启迪。所以带孩子走出去是我给儿子打开唐诗世界的重要一环。走出去,就是走到大自然当中,走进贴近唐诗世界的自然。

        在天气好的时候,我和爱人会带儿子去山里露营。比如去年的五月份带儿子去怀柔箭扣长城脚下露营(注:本次露营得到了长城学者威廉·林赛和妻子吴琪文化和装备的支持)。五月时节,山里还没有全绿,晚上还有较深的凉意,在山里找一块适合扎营的地点,搭起帐篷住上一晚。夜间在帐篷外带儿子玩,看眼前的林木群山随着夜色慢慢消失,看星星,直到万籁俱寂,继而再听到山风吹林动的声音,夜鸟的时鸣,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静谧。这种生命体验,我想是在家里温暖的床上看着电视玩着手机永远也解释不清的。孩子有了这种生命体验,当孩子读到王维的《鸟鸣涧》之时,对于诗歌本身我觉得似乎就不用费劲地解释了,体验本身已经把全部解释都放进了孩子的意识当中。而在帐篷边再读出这首《鸟鸣涧》那又是什么样的体会呢!当然,自己也要做足一番功课的。这就是我的“走出去”,补充一下,我也会经常给儿子看自然类、记录片类影像视频,用以补充暂时还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获得感受,而且像描写战场、戍边之类的场景我们今天已经无法见到,只能通过视频影像了。

箭扣长城

儿子大福在长城脚下的帐篷里睡得香甜。


翻开读、打开听

 

翻开读就是翻开书给儿子读,打开听就是打开CD给儿子听,也包括看自然影像的视频。读的诗我会先有选择。有的儿童诗歌读物是先由简单的、字少的诗来开始,也有的是按照年代顺序或按作者或按体例排序。我认为这都有问题!我的选择是先从儿子能在生活中见到的开始(蓝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看不见的意识层面的作品先不看先不读,比如像李商隐的《锦瑟》这类的作品就先不读了。这就是诗描写的内容要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鸟鸣涧》,我可以用进山露营的方式让儿子感受到诗的环境。先把这些读了,会背更好不强求,先有个印象,等到了环境中一提就行了。我又找来朗诵版的CD盘来给儿子听(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唐诗三百首》,方明等朗诵),为什么要找CD盘给孩子听呢?因为专业的朗诵和我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朗诵植入了情感、表达了意境,是在声音层面的解读,这和一般的伴读不是一回事。我把CD做为儿子游戏时的背景音乐来放,就这么熏着就行了。有儿子会背的就多放几遍加强感受,这用现代英语启蒙的术语来讲就该叫“有效输入”了。


拿笔画

 

拿笔画这一招不是我创造的,古往今来给唐诗宋词配画的许许多多,很容易就能找来唐诗的绘画作品。我做的是亲自拿笔给儿子画,而且是带着他一起参与,强调一下,是画“诗意”,不是给诗配画,给诗配画的事早就有很多现成的作品,不用咱来完成。难点并且是最有意义的也正在于此,诗歌中有表现听觉的,本来是能够用眼睛看而且必须要看见的物事,在唐诗中却用“听觉”来表达,这就需要用绘画的意境来表现,如果直接画了出来那就不是诗意了。还是说王维的《鸟鸣涧》,诗里已经说的很清楚:“夜静春山空”,都深夜了,山里黑黑的,你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说“春山空”这是视觉下的感觉,那“桂花落”当然也不是看见的,那是在大自然的静谧下的感知。所以,要体会这首诗,那你就不能都画出来,因为人家本来就什么都没看见。这就是我所说“拿笔画”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我给儿子设计的打开唐诗世界的方式,通过这些,我希望儿子能够接收到来自唐诗世界的全面信息,在他面对未来的人生时,能够多一种来自唐诗所给予的能量。写到这,我感谢唐代诗人留下了这笔丰富的宝藏,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打开它,找到它,都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方式不对是打不开的,也找不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