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文:安静的风 读史(dushi818)特约作家
在历史上,他远没有他的女儿出名。
他的女儿叫蔡文姬。

他叫蔡邕。
蔡邕生于公元131年,河南开封陈留县人。
蔡邕天资聪颖,自幼喜欢诗词音律。
蔡邕也是闻名当地的孝子,在母亲病重期间,他衣带不解,日夜伺候。母亲去世后,又在墓前搭屋,为母守墓。
在汉桓帝时,他因弹得一手好琴,被征召入朝。
公元173年,汉灵帝时,因天灾人祸不断。汉灵帝刘宏引咎自责,并鼓励大臣们上书言事。
蔡邕抓住这个机会,他向朝廷提出七条建议,幸运的是,这七条都被朝廷采纳。

这是蔡邕第一次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蔡邕也渐渐地引起皇帝的注意。
当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汉灵帝为此事苦恼不已,他常问计于朝中一班老臣。
有一天,汉灵帝单独召见于他。这下,蔡邕那点文人清高的架子再也端不住了,古今文人的通病,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
他在奏折中写道:灾异的发生,不在别处,就在身边,门里门外。然后,他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从皇帝的乳母到看大门的太监。最后他请求皇帝为他保密,我写了这么多人,可全是为了皇帝您那。
灵帝看完他的奏折,深深地叹了口气,随手放在一边就出去了。而在皇帝身边值班的太监,却看到了奏折,他不仅看完了内容,还把人名都记了下来。

这回,蔡邕是真的惹了众怒。
很多人都想找机会报复他。
他想好,还能好得了吗?
不久,蔡邕被他叔叔的案件牵连,很多人主张判他死刑,好在皇帝念他罪不致死,最后流放内蒙古五原郡安阳县。
蔡邕遭此大难,可谓九死一生,来到草原上,本想在草原上安度一生算了。
有一种人,一旦过上富贵的生活,尝到权力的滋味,便会终生上瘾,如果有可能,有机会,便会不惜一切代价回到那个圈子里。
蔡邕,他怎么可能甘心在这荒漠的草原上了此一生。
在草原上呆了一段时间,蔡邕又上书皇帝,希望能回京撰补《后汉书》,并附上自己的计划和章目。
汉灵帝很欣赏他的才气,便让他先回老家再赴京。
五原郡太守王智知道了这件事,便为他设宴饯行。这个王智有个习惯,酒喝到似醉非醉之时,便在席间起舞,今天也不例外,王智半醉之后,便当席跳起舞来。并力邀蔡邕与他一起跳,他见蔡邕摇头摆手,不买他的帐。便气恼地说:你一个朝廷囚徒,竟敢看不起我。
蔡邕闻言,拂袖而去。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蔡邕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王太守是朝中当权太监王甫的弟弟。
王太守恼恨蔡邕不给他面子,便密报朝廷,说蔡邕在流放中依然诽谤朝廷,加上蔡邕在朝中没有人缘,很多大臣也不希望他回来。
那么,蔡邕只能继续呆在大草原了。
人缘太重要了,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身边有一些拥护你的人,才是你成功的基础。
蔡邕的选择是,不回老家,也不呆在草原,他跑了,他跑到东吴,在那一呆就是十二年。
在东吴这十二年,他没有白待,他发明了著名的焦尾琴。
据说,有一次有人请他喝酒,走到门口,他听到屋里有琴声,便转身回来了。请他的人忙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在琴声里听到一股杀机。弹琴人闻听此言,不禁叹道,蔡邕真是一个知琴的人啊。我在弾琴时,正看到螳螂捕蝉。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董卓入京专政。

董卓知道蔡?的才华,便召他入朝,蔡邕坚决不从,董卓大怒,如再不来,就杀掉他。无奈之下,蔡邕来到洛阳。
虽然蔡邕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董卓连升三级,给他好房子住,但他却不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对于他的劝谏,董卓还是听一些的。
董卓自比姜太公于周武王称尚父,蔡邕说不可,董卓就不称了。菫卓用近似于天子的车驾,蔡邕说不太好,他就不用了。但在一些大事上,董卓从来不听他的,也不让他知道。

董卓死后,王允专权。一次下朝,有人提起董卓,众人无不恨之,而蔡邕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恰巧王允从他身边路过,王允见状大怒,下令杀掉。
公元192年。
蔡邕被害,终年六十一岁。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