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佳 节 今天正月十五,老铁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老铁今天不谈股市,和大家聊点别的。春节里有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老铁的注意。老铁一般不爱看电视,现在的节目越来越闹腾,可这档节目却像一股清流: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吟诵在耳,让人感受到诗意之美。
这个节目收视率挺高,说明诗词原来不是文人的专属,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能得到大众喜爱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武亦姝) 其实说起来,中国人对诗意的追求是在骨子里的。
我国从远古时期,就有无数平凡人诵成的《诗经》。到盛世唐朝,更是人人皆爱诗,会写诗,并出现了许多堪称瑰宝的作品。 即使是现在,一句网络热语:“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热传,也能看出人们没有忘记对诗意的追求。 可见对诗意的向往,平凡人也会有,并且没有年代的界限。 甚至,对诗意的追逐,是不分国界的。 外国人海德格尔就讲: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 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
所以,老铁想说,生而为人,都应该有些诗意。这绝对不只是文学艺术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说到这里,老铁想起一个农村女人,她从出生就患有脑瘫,行动不便,说话口吃,日常多是在田里打草喂兔子。
这样的一个女人, 你能把诗意和她联系起来吗? ▽ (看图片上的女人, 和一般见到的农村大婶有什么差别?)
但事实上,不仅能联系起来,老铁还想说她是最有诗意的农村女人。
因为,图上这个农村女人,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已经写了快20年的诗,有了两千多首作品。
和本身不幸的经历有关,她诗歌的主题多是关于爱情、亲情和生活感悟,还有对外面的世界与自由自在的向往。现在,她已经不是一名普通农村妇人,大家都会称她为诗人余秀华。
老铁读过她一些诗,行文质朴地如同平常说话,感情浓烈到直击人心。 她曾在诗里,这样写她创作时的生活: 如果遇上季节,院子里堆着红薯,玉米 或者晾晒着熟透的谷子 生活的丰盈推挤着我, 如同大地从内心发出的潮汐 那时候,人适时苍翠一次
而总有一个时候,我洗净双手 在这电脑面前坐下来,把字打上去 它们也许并不会说出什么 如同心里装不下的富足 争抢着跳上去 节选自《美好的生活是坐下来,把字打上去》 (余秀华) 能写出这样诗的人,即使看到她每天出现在田里,讲话不清,打扮朴素,但你一想到她,还是会觉得她是充满诗意的人。
如果说,余秀华的诗意,更多是因为她把内心的情感世界能诗意地表达出来。 那么,人生另一种诗意就是,把每天的生活过成诗。
老铁有一个侄女,在国企做会计,薪酬待遇都不错,工作也不算辛苦。亲戚们都说她工作好,她的母亲也感到欣慰。可某一天,她找我谈心,说自己有些抑郁。我听了很惊讶又担心,忙问她怎么回事。
她跟我讲,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机械重复,看不到可以提升的空间;周围的同事也都是大她许多的60后、70后,思维观念有很大不同,难以有共同语言;下班时间也很少能和同龄人交流玩耍,就一个人在家里打游戏。 这些让她觉得生活很没有趣味,感觉一眼能看到头,心里也很压抑。
我听了,很能理解她,她现在是稳定安逸,却觉得无趣和孤独。 可是,人生哪里有完美的?稳定安逸,就意味着会缺少冒险和自由啊。
我跟她讲,要正视目前的生活,听听自己的内心到底想做什么。 如果,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环境, 因为还年轻, 便应该趁早舍弃, 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如果还能接受, 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生活状态, 拓宽自己的眼界。 后来,老铁还带她出去旅行了几天,散了散心。 现在,侄女早已经度过了那段时间,她最终接受了目前的工作和环境,只是开始了改变自己。 她每天会早起帮忙打扫办公室, 然后还会摆上美丽的鲜花; 尝试着与年长的同事们聊天, 理解他们的思想, 并且也给他们带去年轻人的想法; 下班后,培养自己很多新的乐趣: 去健身游泳,徒步旅行, 报了美甲的兴趣班,还结识了新的伙伴。
看看现在的她,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与开朗,变得更招人喜欢了。
俗语说,人生苦短, 可老铁想说, 总觉得人生苦, 是因为很多人日日为生活奔波, 却少了很多诗意。 如果只是重复度日, 天天奔忙却不知在忙什么, 那么只能叫做生存。
就像老铁,如果我不炒股,我会去做很多其他的事。 但我不会放弃炒股,因为对我而言,它已不是一项工作或者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老铁的生活,远不止于此,还有诗有酒,以及更多…… 所以亲爱的股友们,除了股票,老铁还有很多能和你们聊的。 - 今日话题 -分享自己生活里有诗意的事, 并告诉老铁,除了股票, 还想和我聊些什么? 股友们,支持原创,分享美文,手留余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