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江老地名之陈坊桥

 昵称36091282 2017-02-12

陈坊桥为一集镇名,是佘山镇镇治所在地,该地名产生缘于明末文学大家陈继儒在此建牌坊、造石桥的故事。


陈继儒画像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白石山樵。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是当地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陈继儒建牌坊、造石桥,时间大概在陈继儒50岁以后,约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前后。


牌坊是汉民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一种门洞式、纪念性的建筑物,有木质结构,也有石质结构,后者为永久性,造价也高于前者很多,因为时间久了木材会朽,石材不会腐烂。牌坊建造的意图大致有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为标志科举成就。陈继儒建造牌坊的意图大概属第一类,他所建的牌坊为石质结构,位置选择在辰山塘以东今桃源路


今陈坊桥



牌坊建成后继建石桥,桥址选择在牌坊西的辰山塘,辰山塘当时河面小,故桥为三孔石拱桥,其中间为大孔,便于行船过往,桥长近30米,宽近4米,桥面两侧有低矮的石质护栏。石拱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辰山塘两岸及附近的老百姓过往。陈继儒既建牌坊,又造石桥,日子一久,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陈坊桥,但那时还未形成集镇。



清末,在辰山塘西岸始建集镇,街巷呈东西向,宽3米余,有青砖侧铺的路面,两侧为店铺,有茶馆、肉庄、鱼行、豆腐店、理发店、饭菜馆、南北杂货店等。民国初,集镇扩大,东岸集镇街面向北延伸至三官塘,再向东延伸开去。


据《松江区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载:1937年11月15日,一队驻松日军在陈坊桥附近与地下抗日游击队交火。17日,日军以2名士兵被游击队打死为由,对陈坊桥河西街实施扫荡,镇上老百姓被圈押在徐永昌家场地,镇民谢老四、陆雪林害怕日本兵的淫威,夺路而逃,被开枪打死。日军接着又放火烧毁镇上店铺、民房80余间,陈坊桥大半个集镇被毁。解放后,陈坊桥集镇为佘山乡、余山公社机关驻地。陈继儒建造的牌坊已无存,何时被毁无从查考。


外青松公路三官塘


20世纪60年代初,因承泄上游青浦地区来水南排入黄浦江之需,拓宽辰山塘,石拱桥被拆除,由拱式水泥桥替代。1960年,外青松公路青浦县城至佘山段筑成,松江至青浦的公交开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多家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佘山修建酒店、宾馆、度假村,集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选自《松江老地名》(松江区规土局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