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药

 蓬蔴堂 2017-02-12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又名鹿蹄草,小秦王草,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陕西中草药》),鹿安茶、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每日一药——鹿衔草

性状鉴别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生,节上具三角形鳞叶,不定根纤维状,由节部长出,略分枝。叶于基部丛生;叶互生,相间极近,薄革质,圆形至卵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圆或近平截,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锯齿,边缘略向叶背反卷,下面常有白霜,有时带紫色。花葶由叶从中抽出,具3棱,中部有鳞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大,广钟形,花萼5深裂;花冠广钟形,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白色或稍带粉红色;雄蕊10枚,雌蕊l枚,心皮5,子房上位,5室,胞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根茎细长。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厘米。基生叶数片,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厘米,暗绿色或紫褐色,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白粉。总状花序有花4~10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药基部有小角,顶孔开裂;花柱外露,有环状突起的柱头盘。蒴果扁球形,5纵裂,裂瓣边缘有蛛丝状毛。气微,味淡,微苦。

每日一药——鹿衔草

性味

味甘、苦,性微温。

《滇南本草》:“味辛凉,性温、平。无毒。走足少阴。”

《植物名实图考》:“入肝、肾二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苦。”

《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涩,性平。”

《山西中草药》:“微甘,温。”

归经

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

功效

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

功能主治

主治肾虚腰痛,筋骨痿软,风湿痹痛,虚劳咳嗽,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虫蛇咬伤。

①《滇南本草》:“添精补髓,延年益寿。治筋骨疼痛、痰火之证,煎点水酒服。”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通经有效。《安徽志》:性益阳,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③《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强筋壮骨,祛风除湿,补虚劳,止惊悸盗汗。治筋骨酸软,各种出血,风湿关节痛,惊痫吐舌及鼠瘘、痈肿等证。”

④《湖南药物志》:“活血止血。治金创出血,一切蛇虫犬咬伤。”

⑤《陕西中草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

⑥《内蒙古中草药》:“治过敏性皮炎。”

⑦《福建药物志》:“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神经衰弱,毒蛇咬伤。”

⑧《浙江药用植物志》:“祛瘀,止血,补肾,降压,调经,解毒。主治内外伤出血,痢疾,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瘀滞,慢性肾炎,皮炎,蛇虫咬伤。”

每日一药——鹿衔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研末,6-9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撒;或煎水洗。

相关配伍

配杜仲鹿含草与杜仲,同入肝肾二经,皆具强筋骨、祛风湿作用,然鹿含草甘温,养肝补。肾,强筋壮骨,专用于肾虚骨弱导致的退行性的骨质增生症。杜仲味甘微辛而气温,功偏益肝肾、壮筋骨,二药合用,相辅相助,补肝肾以坚筋骨,祛风湿以强筋骨,是常用的强壮性祛风湿对药。

用药禁忌

孕妇及内有湿热者慎服。

①《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湿热瘀滞者忌用。”

②《陕西中草药》:“忌酒及刺激性食物。”

③《山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如想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内容,可点击无锡天一医院官网wxtyyy.com,我们会每天为您精选优质内容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