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剛 經 說 什 麼 》南公懷瑾上师 著述現在講大乘的智慧,‘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個時侯,已經安住了;不過刹那之間你不能把握而已,因爲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這一刹那之間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 這個是重點,整個金剛經全部講完,就是教我們如何住,也就是無所住,不須要住,前面我們提到過,一個學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幾個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積來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可是,此心本來不住怎麽說呢?譬如我現在講話,從八點鐘開始講到現在,廿分鐘了,每一句話都是我心裏講出來的,講過了如行雲流水都沒有了,‘無所住’。 如果我有所住,老是注意講幾分鐘,我就不能講話了,因爲心住于時計。諸位假使聽了一句話,心裏在批判,這一句話好,那一句亂七八糟,你心在想,下一句也聽不進去了,因爲你有所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無所住即是住。拿禪宗來講,住即不住,不住即住,無所住,即是住。 所以人生修養到這個境界,就是所謂如來,心如明鏡,此心打掃得乾乾淨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 事情一來,這個鏡子就反應出來,今天喜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過去不留,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他是學禪的,他的詩文境界高,與佛法、禪的境界相合。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是千古的名句,因爲他學佛,懂了這個道理。人似秋鴻來有信,蘇東坡要到鄉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個地方,答應了今年再來,果然來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的事情過了,像春天的夢一樣,人到了春天愛睡覺,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夢留不住,無痕迹。 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爲一切事不能回頭的,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就不須要再研究金剛經了。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個心無所謂降,不須要降。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永遠拉不回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