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法

 gutuchanyu 2017-02-12

1诊脉六法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心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wang1音汪。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肝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肾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肺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北(疪的比下面加白)疟疾。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脾脉
       命门
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命门

2诊脉总要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胆脉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①,顺时为吉逆为凶,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右关脉涩脾土虚。左关涩兮血不足;右关滑兮食积居。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结,左尺迟兮阳事衰,右尺数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脉无上下阴阳绝,脉无来去本元枯,动止频频不久矣,直须决绝莫含糊。大凡诊脉要数息,五十不止身无疾,指下欣欣生意多,虽然有病将安逸。
       
①钩:脉来疾去迟曰钩,亦即今之洪脉。毛:即今之浮脉。李士材谓系浮涩,亦通。石:脉沉溺而滑也。
       
人迎:关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气口。

3诊脉入式歌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亦如之,用意调和审安靖。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里认。命门还与肾脉同,用心仔细须寻趁。如诊他脉复手取,要自看时仰手认。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庆。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肝胆同归津液腑,能通眼目为清净。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      掌后高骨号为关,关后为阴直下取。阳弦头痛定无疑,阴弦腹痛何方走。阳数即吐兼头痛,阴微即泻脐中吼。阳实应知面赤风,阴微盗汗劳兼有。阳实大滑应舌强,阴数脾热并口臭。阳微浮弱定心寒,阴滑食注脾家咎。关前关后辩阴阳,察病根源应补朽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太无疴。三迟二败冷危困,六至七极生热多。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嗟。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死非怪。迟冷数热古今傅,难经越度分明载。热即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叮咛记。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晓解通元记。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还应是本宗。微沉缓涩迟并伏,濡弱相兼八里同。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

4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之则。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浮而无力即为③,浮而有力便为。脉沉而无力是④,微沉有力是为。迟而有力脉居⑤,迟而无力⑥。数而有力为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再从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实、洪、弱等十种脉象。这种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诊脉方法,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对诸脉脉象形容不够全面,间或有与历代脉学说法不尽符合处,但因作者已经申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故未修改。读者可参阅其它脉学,结合实践,互相印证。
       
①轻手按于皮肤之上即见者,谓之浮脉。重手按至肌肉之间始见者,谓之沉脉。
       
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来三至谓之迟脉。一息脉来六至谓之数脉。(数:读朔,当快讲。)
       
③虚脉,迟大而耎,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④极耎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者。谓之弱脉。
       
⑤崔嘉彦《脉决》谓滑脉:“迟而有力,滑而流利”又谓:“滑脉如珠,往来旋转”。
       
⑥缓脉:一息四至,应指和缓。往来自匀。涩脉:细而迟,往来难。
       
⑦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数如切绳。弦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
       
⑧《脉经》谓: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如捻葱状。

 

5诸脉主病

浮为风虚芤失血,滑为吐逆实为热,弦为拘急紧为疼,若是洪来多发热。沉寒积痛微①冷结,缓主风虚涩少血,迟病冷顽伏积攻,濡弱气血少分别②。长为壮热短为食,虚脉心中多恍惚,促③缘积聚热相攻,结④为阴寒有所积,动⑤为惊悸血崩淋,牢⑥为寒痛木乘牌,代⑦为正气已飘离,细⑧是精枯形瘦极。
       
①微脉:极细而耎,若有若无,按之若欲绝,至数不明。
       ②濡脉:虚耎无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却去,主血虚,又主湿。弱脉主气虚。
       ③促脉:古人有两种解释,数时一止叫促脉(脉经);脉博急促也叫促脉(脉学辑要)。
       ④结脉:往来缓慢,时一止复来。
       ⑤动脉: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谓“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濒湖脉学》)。一谓“数而跳突名动”(《脉学辑耍》何梦瑶)。
       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且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
       ⑧细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四言诀

■ 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 部位、诊法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裔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肺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脉有七诊,日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踪。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 五脏平脉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 辨脉提纲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冥,人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因之浮,则为表证,沉里迟阴,数则阳盛。

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热何疑。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

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证参别。

脉理浩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

■ 诸脉形态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

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

浮小为儒,绵浮水面;濡甚则微,不任寻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

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幅幅而强;

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珠丝然。

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驶于迟,缓不及四,

二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

浮大虚散,或见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细弱,

迟细为涩,往来极难,易散一止,止而复还,

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

浮大者洪,沉大牢实;往来流利,是谓之滑;

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

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

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

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诸脉主病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证。

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

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

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

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

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下为蓄血,上为吐逆。

涩脉少血,或中毒湿,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

长脉气平,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

浮长风痫,沉短宿食,血虚脉虚,气实脉实。

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热。

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为惊,崩中失血。

虚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阳盛则结,症痂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 杂病脉象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脏绝倾危。

散脉无根,形损难医,饮食内伤,气口急滑。

劳倦年伤,脾脉大弱。欲知是气,下手脉沉,

沉极则伏,涩弱久深。火郁多沉,滑痰紧食,

气涩血芤,数火细湿。滑主多痰,弦主留饮。

热则滑数,寒则弦紧。浮滑兼风,沉滑兼气,

食伤短疾,湿留孺细。疟脉自弦,弦数者热,

弦迟者寒,代散者折。泄泻下痢,沉小滑弱;

实大浮洪,发热则恶。呕吐反胃,浮滑者昌,

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厥逆迟微,是则可怕。咳嗽多浮,聚肺关胃。

沉紧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浮滑者顺;

沉涩肢寒,散脉逆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

沉微无火,无根者危。骨蒸发热,脉数而虚,

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

土败双弦,火炎急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

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

火盛阴虚,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

细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

阳数而实,阴迟而迟。癫乃重阴,狂乃重阳,

浮洪吉兆,沉急凶殃,痫脉宜虚,实急者恶,

浮阳沉阴,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迟寒。

缠喉走马,微伏则难。诸风眩晕,有火有痰,

左涩死血,右大虚看。头痛多弦,浮风紧寒,

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血虚微涩,

肾厥弦坚,真痛短涩。心腹之痛,其类有九,

细迟从吉,浮大延久。疝气弦急,积聚在里。

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脉,多沉而弦,

兼浮者风,兼紧者寒,弦滑痰饮,濡细肾着,

大乃肾虚,沉实闪肭。脚气有四,迟寒数热,

浮滑者风,濡细者湿。痿病肺虚,脉多微缓,

或涩或紧,或细或软。风寒湿气,合而为痹,

浮涩而紧,三脉乃备。五疸实热,脉必洪数;

涩微属虚,切忌发渴,脉得诸沉,责其有水;

浮气与风,沉石或里,沉数为阳,沉迟为阴;

浮大出厄,虚小可惊。胀满脉弦,土制于木;

湿热数洪,阴寒迟弱;浮为虚满,紧则中实;

浮大可治,虚小危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

实强者生:沉细者死。中恶腹胀,紧细者生,

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散,恶寒发热,

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而痛者阳。

不数不热,不疼阴疮。未溃痈疽,不怕洪大,

已溃痈疽,洪大可怕。肺痈已成,寸数而实。

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白,脉宜短涩,

不宜浮大,唾糊呕血。肠痈实热,滑数可知,

数而不热,关脉芤虚;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紧数脓成,切不可下。

 妇儿脉法

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难孕。

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产之脉,其至离经,水下乃产,未下勿惊。

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有证则逆。

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证,与虎口纹。

■ 奇经八脉诊法

奇经八脉,其诊又别。直上直下,浮则为督,

牢则为冲,紧则任脉。寸左右弹,阳蹻可决;

尺左右弹,阴蹻可别。关左右弹,带脉当决。

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

督脉为病,脊强癫痫;任脉为病,七疝瘕坚;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主带下,脐痛精失;

阳维寒热,目弦僵仆;阴维心痛,胸胁刺筑;

阳蹻为病,阳缓阴急;阴蹻为病,阴缓阳急。

癫痫契瘲,寒热恍惚,八脉脉证,各有所属。

平人无脉,移于外络,兄位弟乘,阳溪列缺。

■ 真脏绝脉

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经脉之外,又有真脉。

肝绝之脉,循刃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

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

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

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

命脉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在膀胱。

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仅供大家学习方便;转自《频湖脉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