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鉴赏之羁旅送别诗

 林六木 2017-02-12



送别诗、羁旅诗 的概念


送别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
羁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张说《蜀遭后期》) ( 借抱怨秋风,抒发不能归的烦恼,含蓄委婉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盂浩然《宿建德江》) (即景抒情,表现了在旅途中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写远在异乡,深秋景色,旅愁归思,即景点染。)




高考送别诗、羁旅诗的设题特点

(一)写的什么(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什么特点?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解析:[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三)、诗中常用意象有哪些?


《[双调]清江引 · 秋 怀》(张可久)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从而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意象是为抒情服务的。鉴赏诗歌归根到底要透过诗歌的形象把握感情,因此高考命题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鉴赏时注意的几点:1、照顾全面,从整首诗来考虑,树立小文章观、分点答题的意识.2、运用一些诗歌术语.3、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



规律总结:

1.羁旅送别诗往往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的思想感情。常用 芳草、梧桐、孤雁、鹧鸪、扬花、杜鹃、月、水、长亭、浮云 等意象来表达


2.这类诗歌的感情色彩往往是 悲凉孤寂的


3.常见的表达技巧为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喻、想象、联想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