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歌:《生命的觉醒》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出离心”,但是很多人对佛教里面的“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于抗拒排斥,把佛教所强调出离心理解成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行为。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出离心呢?出离心对修行为什么这么关键呢?如何可以生起出离心? 大家都常常说生活处处皆道场,常常说要将修行跟生活融合起来。但是即使我们非常努力这样做,修行却仍然与我们的生活若即若离。每当我们在做修行的功课,在打坐、念经、用善意的眼神面对他人时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自己做得很不错,是真正的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跟生活融合起来了;可是当我们伤心、发怒、痛苦、感觉受了委屈的时候,佛陀的教诲在那种时候好像就在我们的意识里消失不见了一般。那种负面的情绪在我们心里发生的时候,除了极其鲜明而强烈挫败感,或者的屈辱感之外外,其他一切仿佛都隐失在模糊的背景中了。于是乎很多人就不禁会问,佛法里面讲到的种种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或者有的学佛人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打开了许多人心量、让很多人自由觉悟的佛法,到我身上的时候为何失效了呢?听说很多人学佛之后,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的生活?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无论是基于一种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态度,生活里面的一切对于我们都显得太重要了,我们的事业,家庭,亲人,尊严,感情。我们很多人总是希望所有的这些都能在自己能把握的尺度上。希望一切都平平稳稳,没有变数。因为这样,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去维系这样的一种状态。可是这世界是无常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于是当出现了我们没法预料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构建起来的心理防线瞬间就被摧毁了。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实这点用在我们的心识对于外界的反应同样适用。什么算真正的出离心呢?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要放弃对世间一切的执着。我们要注意,放弃对一切的执着并不等于让我们放弃一切,这在本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懂得放松自己的神经,保持一种平静的觉察,任凭世间风起云涌,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很多人说,这说倒是容易,做起来得多难。这其实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就像禅宗有顿悟和渐悟,如果我们认为那不可能了,就说明心识上还没到那样的境界,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生活的各种细微的事情上着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升起我们的出离心。很多人道理都听过不少,也知道那些道理实质上讲什么,但是就是因为压根就没试过怎样的去对打实际的生活,如何从一件件的小事上放下自己的执着,于是就总是失控。要学会放松,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那怎样才算真正的拥有出离心呢?就是你能够做到随时放下任何你所熟悉的东西,你喜爱的东西,你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东西,而且你能够走出任何你习惯的场景,不会有犹豫,不会有不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