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报分析

 zhw9888 2017-02-12

点击"中国管理会计网"订阅

今天写合并报表分析。对于合并财务表报,在注会考试中难度最大,会计实务中也需要丰富经验,合并财务表报分析以合并报表的编制为基础,但不会编制也并太不影响理解分析的思路和方向。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及以上的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能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看交易发生的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而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控制通过表决权来决定。

同时,一个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某项业务的合并,也属于企业合并。业务,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和产出能力,但不构成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企业合并的核心原因是创造协同优势(1+1﹥2),。具体说来,通过企业合并,实现企业体量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消除市场竞争,或是加强对上下游的控制。


一、企业合并的类型

1、

按法律形式划分

吸收合并:两家及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家,参与合并的企业通常只有其中一家继续保留其法人地位,剩余企业丧失法人地位、不复存在。

创立合并(新设合并):原有企业均丧失法人地位、不复存在,他们合并成一家新的企业。

控股合并:一家企业通过交易或事项取得对另一家企业(被合并方)的控制权,通过取得的股权主导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并从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受益,被合并方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


2、

按涉及的行业划分

从上下游、整个行业来看的分类:

横向合并:生产工艺、产品、劳务相同或相近的企业间的合并。(A汽车厂并购B汽车厂)

纵向合并: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间的合并。(A汽车厂并购B汽车零配件厂)

混合合并:生产工艺、产品、劳务没有内在联系的企业间的合并。(A汽车厂并购B房地产开发企业)


3、

按我国合并准则划分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二、合并报表的相关概念

1、

合并报表VS汇总报表

区别在于:

1)涉及的企业范围不同。汇总报表,以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作为确定的依据;合并报表,以母公司对另一企业的控制关系作为合并的依据。(2)数据形成的方法不同。汇总报表采用简单加总方法编制;合并报表需抵消内部会计事项后编制,剔除了集团内部交易对报表整体的影响。


2、

合并报表VS个别报表

区别在于:

1)个别报表的编制以独立的企业法人为单位,合并报表以企业集团中符合合并范围的企业为“单位”(会计主体)编制的。(2)个别报表的生成过程经历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会计循环过程;合并报表没有这种形成机制,它以个别报表为基础、剔除内部交易后编制。


3、

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指以资本为主要链接纽带的母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企业集团一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母公司应当是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子公司应当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实质性控股权的企业法人。在集团中,母公司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


4、

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来确定

控制,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控制的特征:

1)控制的主体只能是一方(控制方只能有一个);

2)控制的内容是被控制方的财务、经营政策,这些政策一般通过表决权来决定;3)控制的性质可以使法定权力,也可以是协议授予的权力;

4)控制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如下表:

控制方式

说明

表决权比例

直接拥有

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的表决权

半数以上

间接拥有

母公司通过子公司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表决权

半数以上

直接拥有+间接拥有

母公司直接拥有的对第三方的表决权与母公司的子公司拥有的对第三方的表决权

半数以上


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条件,如下表:

控制方式

说明

形式要件

与其他投资者签订协议,实施控制

在共同投资的前提下,受托管理和控制被投资单位,拥有该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书面协议

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能够实施控制

在被投资单位的章程等文件中明确母公司对其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实施控制

章程或协议中明确规定

有权任免董事会多数成员

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半数以上)成员,控制该被投资单位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董事会中占有多数表决权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从而主导公司董事会的经营决策


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投资单位,如下表:

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情形

说明

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日常管理已转交清算组,本公司不再实施控制

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日常管理已转交人民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本公司不再实施控制

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除上述情形以外的其他被投资公司,如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等


5、

商誉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参与合并的一方购买另一方或多方的交易,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goodwill)。

商誉体现的是合并中取得的由于不符合确认条件而未予以确认的资产以及被购买方有关资产产生的协同效应或合并盈利能力的价值。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对商誉的处理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少数股东

股份制企业中,有两类股东:一是控股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二是少数股东(掌握非控制权股份,英文minority interest,其实意译成“非控制股东”很贴切,因为少数股东传递的信息包括人数少,但明显minority interest不一定人数少)。

我国目前合并报表的编制主要以实体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母公司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所以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要求,少数股权相关项目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体现。

在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享有的权益体现在:一是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代表少数股东对集团净资产的要求权,即“少数股东权益”;二是在合并利润表中,代表少数股东对集团利润(亏损)的应享份额,即“少数股东损益”。

(如您有各种疑问,以及对我们的建议,我们很高兴您能够给我们留言!)


文章来源:再来一袋旺仔苏,文:苏苏。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