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如何毁了你

 Koujianchaosin 2017-02-12
无前戏,上正文。
欣欣想解释(自己想的)有关“思想如何影响行为”的四个概念:
1、 思想建筑形态
2、 自由界限
3、 三方力量(原我意识、自我拯救意识、自我毁灭意识)
4、 跳出无破绽循环


------------------------------------【思想建筑形态】------------------------------------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美]大卫·华莱士)
(乍听书名以为是鸡汤文,实质是作者的哲学观解释,如果让欣欣提名,我投《控制思想》一票)

P34 “思想封闭,就像一个彻彻底底的牢狱,狱中之人甚至不知自己被监禁。”

作者于2008年盛年46岁受抑郁症困扰于家中自杀。

一开始我不解,因为听说此书是本颇积极的书。
可是看完全书,我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自杀。
因为他聪明,却不够聪明。
华莱士以为他的敌人是监狱,不是,他的敌人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打破束缚(即思想监狱)。

华莱士意识到监狱的存在,自由的概念催促他打破牢笼。他无从下手,选择自毁。
(他意识到了监狱的存在,却没意识到狱卒的存在,在下文“三方力量”再作解释)

但为什么监狱不能是一座易攻能守的安全堡垒?
如果想解除禁锢,只要在城墙开扇门,自己拿着钥匙,不就解决了问题?
饿了出城外打猎,累了回堡垒休息。
(我知道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只是,在最初刚开始出问题的时候,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器官病变从而加剧心理问题,对吧?仍然对治疗抑郁症有兴趣的请移步《渡过》by张进 本文不讨论抑郁症)

作者将“思想封闭”状态形容成监狱,很好,因为欣欣之前也曾想过——

【思想的建筑形态】


思想的建筑形态
思想的建筑形态

每个人的思想形态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类比,有些人很固执封闭,思想围墙坚固如牢;
有些人没有自己独立思想,人云亦云,思想形态就像一团面粉;
有些人的思想像溪边竹林旁的一处木屋,与自然为伴,闲适自在……

我的思想形态曾经如大卫·华莱士,监狱。但没他的森严。
P31 “我们对意义的构建,源于傲慢自大。”(知甚少)
P36 “少些自大,多些对自己和自己所确信之事的批判意识”
P48 不要“过度推理”

然而,这个“少些自大多些批判”的度,华莱士本人并没有掌控在手。
他的“过度推理”陷入了无破绽的循环,找不到出口。

从这本书表述的哲学思想可以看得出,华莱士本人有思考“思维”的习惯,而且钻研得很深。
根据他的结局,这种思考的速度估计加剧了心理矛盾和器官病变。

再说说【思想入侵】
很多人听到某些言论后,会说:“我不同意。”
这时候,你的个人思想启动防御机制,防止一种外界思想的入侵。

P53 “让你以充分的自觉和警醒去选择关注的内容,选择从经验中构建意义的方式。”
P54 “练习这种选择”(思想防卫演练)

过去三年我太过注重思想防御机制的保护性,监狱越建越封顶。
直到前不久,意识到“思想的建筑形态”,才换了个形态,从监狱变成厨房……
烹饪食材,试吃,好吃的写进食谱,不好吃的扔垃圾桶。
注重筛选卫生干净的食材,别吃坏了肚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曾经有个同学让我推荐一些书单给他看,聊久了我跟他说:
“三观未成形的人,不宜看太多书。”
然而这位同学一直觉得“看的书越多,越好。”

就好像如果中国没有筑墙,国内的新浪微博/微信等,发展得有那么顺利吗?

在自己未能以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概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我不推荐大家看太多书……
或者说,看完一本书后多多留点时间去思考和沉淀。
其实三观的成形不需要多少时间,你只需要用语言明确的回答,从段落浓缩成句、词,慢慢完善。

如何避免【思想封闭】
P27 “我们鼓励相互包容、鼓励信仰多元化。”
P45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思考”

众说纷纭
众说纷纭


有些人看到白色的侧面说:“是白色!”
有些人看着蓝色线说:“明明是蓝色!”
有些人站在黑面前说:“这么大片黑色你们瞎啊?”

考虑尽可能多的情况,承认“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自己走路,也要留条路给别人走。
(可以这样想:“正常人做不出这事,他一定经历了不正常的事”。)
(你可以选择不生气不计较,大方点~)
(实际上生气起来还不知道谁是赢家呢~)



------------------------------------【自由界限】------------------------------------



很多人提到提及“自由”这个概念,会联想到天空、大海、宇宙等广阔的空间。
然而,天空虽无起点和终点(球体外层/循环),天空有高度,超出大气层就是太空了。
大海也是有边的,至于宇宙有没有极限此文不研究也不推论(放过我吧)。
也就是说,自由,有它的存在条件。
也就是,“有限条件才出现的自由”。
(注意与“自由的有限”区分开,此处不是说自由程度,而是说自由有前提)

有些人很喜欢跟自己过不去,感到不自由非要两败俱伤。(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大义灭亲)
是不是换一个环境,心就自由了?
到监狱外,到城墙外去,到天外,到更远的离“不自由之地”更远的空间去。
自由离你多远,以公里计量还是以时间计算?

我唯一能想到的真正自由的情况是:“我觉得我自由了。”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中提过一个例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然而,这个“自己”,却受三方力量影响。



------------------------------------【三方力量】------------------------------------



P55 思维是“优秀的仆人,可怕的主人。”
意思是,思维有能力对外控制其他人的意志(譬如孔子的理念被广泛接受)。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既然思维可以“对外控制”,当然也可以“对内控制”。

之前朋友圈不是有个梗吗?
每天起床的时候脑子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好困啊,再睡一会儿吧。”
另一个小人说:“好啊好啊!”

你脑海里的想法,不一定都为你服务——自我拯救意识、自我毁灭意识。

这两个概念大家都应该可以理解。
譬如你跟父母吵架,水火不容时正想离家出走,甚至几秒内脑海里还出现了一系列假想后续发展.gif,然而是什么让事态没有走向更坏?

自毁意识,就如同那段怂恿你离家出走的假想,它引领你走向阴暗和被孤立。
(也就是华莱士思想监狱的狱卒,很多人对心理疾病的感觉就是“想法有点偏激”,但如果将每个人的想法根据情感倾向分为“自救”(正向)、“自毁”(负向)、“原我”(中立),便大概知道,是“自毁意识”的力量太大,主导了人的行为)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自毁”是非理性。其实很难分辨的,自毁意识很聪明,有时候它会披上(暂时)理性的外衣去迷惑你。譬如你和伴侣吵架,脑海里有一种声音支持你维护#自尊#不要去哄伴侣,听上去以原则为糖衣好像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吵架以后积极沟通解决问题才是理性选择)

自我拯救意识,简称自救意识,在你面临选择时建议你全面考虑长期/短期利弊作出最优解。
本质是理性思维。(当你跟别人争辩时,是什么叫停你不要冲口伤人? )

再沿用上文提及的朋友圈那个梗,“我”听着两个小人在吵架。
那么第三方力量,就是“原我”。
譬如脑海里一个声音说“做”,另一个“不做”,那么思考究竟怎么选择的意识就是“原我”。
当实际行动产生,原我就消失,变成“做”/“不做”中的那个意识。



有些人问:“那不就是分析利弊时,自救是利,自毁是弊咯~”
不一定,极端的理性也属于自毁。
虽说是这样,但很多人依然会选择“自毁”,譬如闹钟响了懒床1小时、逃课、打机打通宵……
甚至“自毁”还聪明到会帮你想好借口,进行心理安慰,让你没那么难受,继续”自毁“。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觉得我精神分裂……
不是,你们必须意识到,有些想法(扎根于人性的黑暗)在引领你们走向灭亡。
也就是“每一秒的自己都被下一秒自己的意志打败。”

譬如早上7点闹钟响,有以下两个假设:
A. 你7点起床,写了一篇文章,被某公司看到了,想请你去他们公司工作。
B. 你10点才起床,刷牙洗脸吃个包子,又中午了,吃午饭,没心情没灵感写什么文章。

如此,你的自毁意识完胜,你的另一个前途好一点的人生完败。

P58 “大多数自杀者在扣动板机之前便早已死去。”说的是原我意识被自毁意识打败。

备注:并不是说自毁意识都是敌人,这样的人生活着太小心翼翼。
欣欣的建议是“凡事有个度,设底线,别过了界限自己还傻乎乎以为“这是我的想法”。
(人很容易屈服于自毁意识,而抗拒外界思想入侵)

我是普通人,也会懒床,也会疏忽运动。
因为我觉得,这个程度的自毁意识未过界,可以容忍。

什么样的自毁意识过了底线?
极端。
极端封闭,极端排外,极端疑神疑鬼,持明显攻击性……还有其他底线,视个人设定。

物极必反,极端地向好也会演变成灾难。


------------------------------------【跳出无破绽循环】------------------------------------



笔与房间
笔与房间


不知道比知道好,因为知道了很难想得通。
就好像,想解决问题,必须要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而从旁观是找不到核心的,唯有亲身去感受,去接近核心,如果还能保持理性,便记得记得撇开循环,跳出来。

人的踪迹在纸上走,笔杆被称为“命运”,实际上,“笔”是你的信仰,它“令你对所见所闻以及价值判断充满挑剔” (P123)。
你的价值观源于你的成长背景、你所受的教育、你的经历你的所见所闻。

想要跳出循环,必须意识到身处循环。

无破绽循环
无破绽循环


我认为,无破绽的循环是不能从内部打破的。
你需要一个曾经经历过这个循环后来跳了出去的人拉你一把。

所以,当你对烦恼无从下手,剪不断理还乱时,
请务必向身边的朋友(最好肯耐心听你说话并且能提供实际帮助)倾述。

P100 “什么人、什么事才是真正重要的。”

当你不聚焦黑点,才看得到周边一大片光明
当你不聚焦黑点,才看得到周边一大片光明


突然想起之前一篇日记的结尾:

如果幸福/快乐/温暖等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光源,那么我们想融进去,自己就必须带着光明。
如果憎恨/悲伤/冰冷等寒心的事物是一个黑洞,那么我们想掉进去,只需要同样变得黑暗。




------------------------------------结尾------------------------------------


首先,我没看过专业的心理学或哲学理论,如果有什么概念定义跟上文差不多,希望各位能告知欣欣;
然后,如果欣欣表述不够清楚或者错误,希望大家冷静下来先喝杯暖茶,再交流~
最后,能从开头看到结尾的且知道欣欣在说什么的,肯定是热爱思考的同道中人。握爪~



……反复看了5遍全文,我觉得我的确回答了这个题目的问题,标题党这个锅本文不背……






-------------------------------------------------微信公众号【陈慧欣欣】-------------------------------------------------

分享读书、思维模型、时间管理的独特见解,
让你爱上思考,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掌握快速学习的秘诀。

(虽然更文速度慢,但我保证质量呀)

没时间解释了,爱我就关注我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