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于知识本身,呵呵,考完了就忘记吧!

 生活-快乐 2017-02-12

至于知识本身,呵呵,考完了就忘记吧!

(2016-06-16 16:51:28)
标签:

杂谈

纵览全国卷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一个新动向越来越明显:考生直接用到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少,不只是少,即便被用到的知识也大多不是特别难的,多是非常基础的主干知识。

那么高考试题的侧重点转向了哪里呢?

四个字:文本阅读。

每一道题呈现的材料更加厚重,信息隐藏更加精巧。很多题给考生的感觉就是根本不是在考地理题,纯粹就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只要你能读懂材料,只需用到很少的地理知识甚至压根一点都用不着,也照样能把这道题做出来。

阅读文本的能力成为高考第一能力。

阅读文本能力就是一个人整体学习素养的集中表现。唯有心如止水,内心坚毅、灵活应变,基础扎实而又能融汇贯通的孩子应对这种全新陌生的材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快速解读文本并作出恰如其分地分析。而平日里内心浮躁,缺乏韧性,一味熬时间,只知道生搬硬套的孩子势必心慌意乱,一知半解的匆忙之中肯定会阴沟翻船。

阅读文本的能力就是一个人将来的自学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真正的学习品质,是一个人真正的素质。具备这项能力,这个孩子就能终生学习,像装上了发动机。

剑指“素质”的命题趋势,我双手赞成。

以往对知识的考查是存在很大弊端的。高考毕竟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而考查知识是很难考出一个人真正的学习品质的。因为很多孩子凭借长时间的加班加点,甚至复读,花费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也把知识学会了。但这些孩子和那些聪慧异常,举一反三,只需稍加点拨就能开窍的孩子相比,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差了许多。后者可能会拿出大量课外时间博览全书,逛了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涉猎过很多特长爱好,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是巨量的。而一味死学,废寝忘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应对考试,学得两眼昏花,满头白发。用尽了百分之百的力气考了600分,而前者只花了百分之五十的力气也考了600分,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的力气都用来打造自身的综合素质了,尽管这些综合素质不能直接体现在高考考场中。

如此分析,国家从人才长远发展的角度应当优先选择后者,而非前者。

尽管前者超级坚强,能吃苦,但相对于灵性的思考而言,吃苦受罪的能力必须退居次席。

一言概之,拥有很多知识的人未必是学习力特别强的人。如今很多大学生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知识学了不少,只是源于被逼无奈,真正的自学能力几近是零。

信以后的考卷上将会呈现更多全新的材料,纯知识的考查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的考卷中佛山陶瓷、贝壳堤、磷元素积累、两道综合大题等试题无一不体现了这一变化。

除了文本阅读之外,高考命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

必修一几乎被遗弃了,整套试题中几乎没有涉及,这是因为必修一的知识知识单纯的知识,考生学的好与坏,这些知识依然在那里,很难体现人地关系的变化,与日常生活很难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

唯一涉及的是四川西部山脉的垂直地带性,但细看切进去的角度却是根据海拔推断4000米左右的自然带类型,考生必须知道四川的最热月均温。遗憾的是很多孩子从来不认真看天气预报,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

37题给狗熊拍照的问题,同样是与生活结合的经典之作。我在讲评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熊的基本样貌,《熊出没》看多了,认为真实的熊和熊大熊二一样可爱,根本不知道熊一掌就能把人活活拍死。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自然想不到给熊拍照必须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

这样的孩子肯定没有看过《人与自然》或《动物世界》。

试题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就倒逼学生必须参与日常生活,知识面要宽,要多外出走走,多看书,多去乡村看看,分清韭菜和小麦,玉米和高粱,甚至要多干家务。

总之,以后的高考仅凭死啃几本破教材做无数套弱智题指望做套押题卷投机取巧肯定是难以应付了。

唯有从自身素质出发,打造安静、智慧、灵动、稳健的自己,才是终极的人生大赢家。

至于知识本身,呵呵,考完了就忘记吧,死的知识确实一点用都没有。

学了半天函数,逛个超市只需加减乘除就OK了,但你依然要感谢函数,因为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你变得安静了,变得智慧了,变得灵动了,变得稳健了。

知识虽已遗忘,但高素质却能令你终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