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

 七十六之羊公子 2017-02-12
  自从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同任何一门学科的进化过程一样,人们总是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出其萌芽,成长的基础和依据。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

  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客观世界模糊性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近代物理学使得许多经典力学的理论在微背世界中变得模糊无力。曾经是颠扑不破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量能量互变理论的前面褪去了其永恒的光环。处于模糊状态的微观体系产生了客观上的测不准关系。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永恒的新陈代谢现象,门捷列夫全部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至于当今世界上那撩人疑惑的野人之谜,魔祟跌生的“百慕大三角”,亦真亦幻的飞碟传奇,更将人类局限于模糊认识的状态。客观世界模糊性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沌不清。既然一切矛盾都存在着量变质变的过程,当质变尚未完成之时,物质的属性就是模糊的;质变的完成,旧的模糊性解决了。新的模糊性又开始了。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中发展的。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一方面,由人的思维往往不能全面地、精准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感,这就又使得这一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机器来代替这一灵巧的控制过程却非易事。因为人们能做这些模糊图像中寻得要旨。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现代文阅读答案客观世界模糊性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