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私奔第一人

 乔良 2017-02-12

          女性的觉醒与骚动 妲己:中国私奔第一人 

         
 私奔最早起源哪个朝代,或者从何时开始有男女私奔的“香艳”记载? 
     我孤陋寡闻,难以考证,但我能通过八卦的方法找到一位私奔的形象代言人,她就是男权视角下一元化的美女,一个被彻底妖魔化、完全政治化的“惑妇”——苏妲己。 
     据史料记载,周朝处死苏妲己的时候,很多人争着去看苏妲己,很多人回家后废寝忘食,从此民间就多了些男女私奔之事,周代风俗渐变,是苏妲己坏影响在起作用。 
      我不论这个定论是多么的荒谬,这个定论暗指苏妲己是私奔的始作俑者,但是苏妲己并没有发生私奔的艳情,充其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她是私奔的形象代言人。 
屈原也称妲己为“惑妇”。 
       苏妲己是通过《封神榜》传播而家喻户晓的,但我说苏妲己是男权视角下一元化的美女,是政治家的阴谋,而不是艺术家塑造的形象,不具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特质。 
     凡是涉及苏妲己的记载,只有祸国殃民的女妖、荒淫无度的荡妇这个一维的形象。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位贤淑的女人,同样,一个昏官的床上肯定躺着一条贪婪无比的美女蛇。人类进化了几万年,这个基本的性规律几万年不动摇。 
      《封神榜》是神话,在神话中,妲己被写成了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充当色情间谍的角色。 
实际上,苏妲己在历史上实有其人。 
      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还有一个说法是,有苏是一个弱小的国家,纣王讨伐时候,有苏把苏妲己贡献给纣王。 
      我觉得第三个说法比较可信。在古代人类战争阶段,女人经常被当做物品被掠夺。 
      但奇怪的是,苏妲己个人背景却没有详细史料记载,从《尚书》“听信妇言”开始,《国语》、《吕氏春秋》、《史记》都有关于妲己的记载,全是遭人唾骂的变态行为: 
     其一,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其二,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其三,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圣人之心有七窍”的说法。 
      古代,要想把一个女人立为贞女,不容易,但要把一个女人搞臭太容易了,不管是史家记载传播,还是民间黄段子口口相传,能调动所有的合理想象进行非现实的加工。 
       苏妲己被纣王占有的时候,纣王应该60多岁了,苏妲己会不会对纣王产生性吸引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从现有史料来看,苏妲己和纣王的确有很深厚的感情,纣王死到临头,苏妲己请求和纣王云雨。 
       从这点来看,苏妲己已经还原为一个真实的女人,而不是历史评论的那样:奇淫无比。 
       她表达的是一个女人最纯洁的爱情,绝对不是追求肉体的欢娱。 
从先秦历史以及《诗经》的阅读来看,男女的性关系还是比较开放的,这个开放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开放,而是没有更多的性禁忌,应该是伙婚制家庭向偶婚制家庭过渡的阶段,远没有达到专偶制家庭时代的性禁忌。 
也就是说,没有许多伦理框架监督男女交往。 
      从现在的史料记载来看,苏妲己是一个性欲亢奋的女人,不加修饰地表达一个女人原始的欲望。 
      纣王60多了,整天面对众多美女,而对苏妲己情有独钟,说明她床上功夫非同一般。 
对于苏妲己和纣王群淫一事,有两种可能: 
        一是,纣王对身边的女人进入审美疲劳阶段,而且60多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苏妲己通过群淫是在激发纣王的男性功能;二是,群淫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苏妲己只是一位性欲强烈的普通女人,而不是钻营权术,满腹心计的政治阴谋家,本意不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把纣王的王朝搞垮。苏妲己的政治罪过是政治阴谋家的策略。 
左传》素有“女乱”一说,《诗经》里也是情声不断。 
      也就是说,当时男女关系肯定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条模式。苏妲己在性角色扮演中充当了一个主动者,也就是说苏妲己具备了“私奔”的元素。 
        在古代,“私”和“奔”是两种性行为模式,“私”有私通的意思,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夜情”,以生理的肉欲为基本诉求,不谈感情;但“奔”是谈感情的,主要是指女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后来把这个演化为“自由恋爱”了,而失去“奔”的原始意义。 
苏妲己恰恰符合了“私”和“奔”两种模式,名副其实的私奔形象代言人。 
       七仙女、祝英台、白娘子:中国式女追男 
        董永葬父的孝道感动了天庭,上天于是派七仙女下凡勾引董永。牛郎和织女,董永和七仙女,是两个不同的神话,其实是一个黄段子的不同版本,只不过牛郎和织女的版本更古老些。经过演绎,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细节越来越丰富,传唱越来越广的时候,故事里道德的隐喻也越来越复杂。 
      织女和牛郎结婚,为什么要有银河相隔一年才能聚一次? 
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只能死后才能化蝶双双飞? 
雷峰塔为什么要压住情真意切的白娘子? 
      我发现了中国流传最广的三大爱情传奇的荒诞特征:七仙女、祝英台、白娘子都是两性关系中主动追求者,三大爱情悲剧说明,女追男恋情模式的失败,这是中国式失恋的悲剧。 

七仙女追董永的悲剧 
      董永在《搜神记》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丰富的细节,只是很简单训练孝道的教材。 
      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中,老牛的角色并不明光,和潘金莲西门庆偷情中的王婆一样,属于拉皮条的。和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不同,织女是主动追求牛郎的,偷看牛郎偷看了七天七夜,拉皮条的老牛只是不光彩地扮演了灯泡而已。 
不管牛郎如何英俊,如何勤劳,如何诚实,织女和牛郎的婚配,是织女主动追求而成功的。从这些故事细节里,织女是动了凡心,主动示爱的,并且,织女洗澡时被牛郎观看,都属于妇道所不容,“凡心”和“裸体”都是对妇道的背叛。 
如果牛郎和织女恩恩爱爱的话,那么女追男的模式就不会有悲剧色彩,可是王母娘娘的银河出现了,实际上“银河”是道德审判词,是对违反妇道的惩罚,是对女追男情恋模式的彻底否定。 
但是,牛郎织女故事中女追男模式一直被我们忽视,这个悲剧不是天地合之间的矛盾,而是女追男和男追女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悲剧我们可以看出,女追男情恋模式的隐喻,女主动归属非妇道范畴,在道德归属类别中,应该是归属于“淫”。 

祝英台追梁山伯的悲剧 
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宣扬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方面的舞台效果褒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祝英台,另一方面隐喻女追男是被世俗所拒绝,因此,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剧是必然的。 
祝英台相识梁山伯,主动追求梁山伯,让我们用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可祝英台为什么女扮男装?因为“女孩子哪有读书的规矩”? 
可想而知,读书都被男权垄断,女子主动示爱,追求男子,怎么可能和世俗相容?怎么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祝英台以男子身份混入读书人队伍中,其实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悲剧的符号,是祝英台对男权的臣服。祝英台读书之前,父亲宣扬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女扮男装读书必须“约法三章”,祝英台戴的是妇道的紧箍咒。 
祝英台终于开始对妇道的背叛,主动追求梁山伯。死亡的阴影吞噬着不被世俗接受的女追男模式。人世间,女追男情恋模式被抛弃,祝英台墓地哀思隐喻的是女追男情恋在人间的破灭,也就是违反妇道,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才有了化蝶双双飞的千古悲剧。 

白娘子追许仙的悲剧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端午节许仙按法海的办法让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白素贞”这个名字具有深刻的隐喻含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自唐宋开始流传,这个时代正是对女性妇道受训高峰期,经过历代演绎,塑造妇道的男权主义的权威是不容跨越的,所以“白素贞”本身就具有妇道之意。 
作为妇道象征的白素贞却主动追求许仙,许仙到哪里,白素贞跟到哪里,这种非妇道行径是对男权的嚣张叫板。 
在古代神话中,蛇属于阴,中国古代释梦中,梦蛇说明有奸情。可见,蛇并不是吉祥物,白素贞以蛇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是对白素贞不守妇道,主动追求许仙的判决。 
白娘子主动追求许仙,不可能被人世间所容,法海和雷峰塔都是对女追男情恋模式颠覆的符号。 

我们传唱的是女追男情恋的挽歌 
莫道不痴情,不要以为人类进化到21世纪了,女追男情恋模式的隐喻已经不存在了。 
我看到网上有女子说,她写情书,又发短信,公开追求合作单位一帅哥,貌美如花的女子,搞定文艺男青年还不是等闲事吗,可是,阴柔的文艺男青年阳刚起来,死也不从。 
问为什么?说不习惯女人倒追,觉得怪怪的。 
怪吗?不是怪,因为几千年传承的妇道依然存活,文艺男青年对女追男模式采取的是本能的抵抗。女追男情恋模式,是中国式失恋的悲剧。 
女追男,似乎在当下中国人恋情模式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女追男情恋模式在逐渐被认可的同时,也具备了特色鲜明的娱乐品质:世俗偷窥式围观。自古至今,女追男情恋就以一种传奇叙述方式演绎女追男模式,也就是说,女追男模式执行的是娱乐品质优先的原则。 
一直到了今天,我们一旦听到某个女追男的爱情,立刻兴奋起来,像揣摩剧情一样打听这个非常道的故事,在潜意识中,我们实际上不认同女追男的模式,只是把女追男当做了传奇和娱乐而已。 
我们也在逐步遗忘女追男模式诡异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以歌唱形式把女追男情恋模式的娱乐品质推向民间,褒扬主动追求男人的女性,七仙女、祝英台、白娘子都是这样的女性; 
一方面不断塑造贞女,冯梦龙的《情史》就记载了一个妇女由于胳膊被男人碰到了,居然把胳膊砍下来了,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权情恋中,不断制造一位又一位禁欲的贞女。把勾引男人的示爱者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比如像潘金莲这样的女子。 
七仙女和董永、梁山伯和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传奇是多么虚伪,我们被舞台上悲欢离合的虚伪爱情牵动,一代又一代在传唱。 
实际上这是女追男模式的挽歌,我们传唱的是挽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