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国画建议多画白描 用线去造型

 豫章散人一翁山 2017-02-12

画中国画建议多画白描 用线去造型

■杜滋龄 高原驼运图

画中国画建议多画白描 用线去造型

■杜滋龄 天寒远山静

画中国画建议多画白描 用线去造型

■杜滋龄 晴云

杜滋龄认为人物画家并非一定要坚持画多少年素描,但须有素描的修养

杜滋龄受叶浅予速写影响,被理论家孙克认为是“速写起家”。杜滋龄说:“到现在速写都没有停过。”他强调,速写是一个画家必须掌握的技术,但“速写画太多、画太快,容易浮躁”。谈及素描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杜滋龄认为“并非要求一定要坚持画多少年素描,但必须要有素描的修养,要掌握素描的造型规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把模特的动态记在脑海里,能默写最好

收藏周刊:理论家孙克给您写的文章里提到,“速写起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入问题,另一个是避免浮躁、浮泛。这两个问题您是怎么看以及是怎么解决的?

杜滋龄:我从速写起家也是因为叶浅予先生,叶浅予是中国速写的大家,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画,画了一辈子速写。认识了他之后,他影响了我一辈子,到现在我的速写都没有停过。说的速写需要避免浮躁,也对。画速写首先是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是把握人物的动态、形象的锻炼,但假如速写不得法就容易流于表面。速写画太多、画太快,容易浮躁,不如认认真真地画好一幅,画好人物的形象和神态。

刘国辉、林墉的速写都很棒,他们都出版过速写集。速写是一个画家必须掌握的技术,但也有一些成功的画家是不画速写的。他们可能凭借照片来进行临摹,或者画素描、模特。他们画一张大画,首先画出两人的动态,然后让模特摆好姿势,拍下来之后再画。但这样画是不行的,成不了大家,一旦模特的姿势不对就画不好,应该把模特的动态记在脑海里,画画时能默写最好。我的那张《印第安人》的大画,当时在国外看了表演,然后构了一个图,拍两张照片,结果回来一上午就画完了。这就是说,造型问题对我来说没多大问题。笔墨方面只要心跟手统一起来,一下子就会出来的。

收藏周刊:深入问题与传统中国人物画强调的写意会不会有矛盾?

杜滋龄:没有矛盾,深入这个概念不是说画成工笔就是深入,深入不等同细致,而是把观察的、注意到的东西画出来就是表现对了。比如说模特的形象不错,我就重点画他的头,身体和手我就相对放松,深入的地方是在脸上。这和水墨画没有多大关系,中国画也需要深入。我的画也是这样,重点画某个部分,其他部分就放松了,虚着来画。

收藏周刊:素描真的会有碍于中国画的发展吗?

杜滋龄:我知道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争论这个问题。过去苏联存在着“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说法。我觉得中国的艺术教育不能被框在这里。我的观点是,作为写实的人物画家,并非要求一定要坚持画多少年素描,但必须要有素描的修养,要掌握素描的造型规律、处理整体的关系。不是说没有素描就不能画中国画。如果是中国画,我倒更加建议多画白描,用线去造型,但线的运用要注意借鉴素描的明暗、虚实等修养。

这是个大问题,各个美术院都争论不休。其实我觉得很简单,不要死扣理论,多去实践、去体验、去运用。我们不用跟俄罗斯学,但是很多科学性的东西、造型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不要用绝对的态度去否定,而应该主动去实践。我们不需要对理论太过较真。

“徐蒋体系”很厉害,应该传承他们的精神

收藏周刊:有人觉得您一些作品延续了“徐蒋体系”的一些特点?

杜滋龄:我不敢说自己是“徐蒋体系”的人,刚开始学画的时候确实受了蒋(兆和)先生的影响,后来也从他的画中继续学习。我刚开始画水墨的时候,掌握不了宣纸的水分,结果都晕开了。蒋先生以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高丽纸画的,高丽纸比较好控制,没那么容易化开,所以,我也学他用高丽纸。我刚入门时看了蒋先生的《流民图》,我在旧书摊买了一套珂罗版的照片,大概十六开纸那么大,非常清晰,我就照着画。但我也不敢说我画蒋兆和的画就是“徐蒋体系”。可以说是受了他的影响、向他学习。我喜欢黄胄的画,也认识他,但是我不敢说自己是黄胄的学生。

收藏周刊:您如何评价“徐蒋体系”?

杜滋龄:我认为“徐蒋体系”很厉害,应该传承他们的精神,但我感觉现在没有“徐蒋体系”的东西了。因为“徐蒋体系”完全是以形写神,造型很严谨。徐(悲鸿)先生用线描画的人物,比如说《泰戈尔像》《巴人汲水》,还有用毛笔画的《愚公移山》,蒋先生更不用说,他的《流民图》中那些受苦受难的穷人画得非常好,还有《阿Q正传》。

我觉得,中央美院与别的学院最不一样的就是“徐蒋体系”,我认为需要一直贯彻这条路。鲁迅美院就是以素描为主,浙派就是继承水墨画、花鸟画的笔墨,各有各的特点才可以,不可以全部一样。我画画也是这样,广泛地吸收别人的东西,然后结合我的速写、我的认识,把它变成自己的。

我虽然是叶浅予的学生,但在我的画里看不到叶浅予的影子。我临摹过他的几张插图,但是没有按照他的方向走。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就明白,不能去走他的路,因为走了他的路我就失去自己了。我学叶浅予,学李震坚,但我不能像叶浅予,也不能像李震坚。我坚持走自己的路,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还想多画点山水画, 要在书法上下点功夫

收藏周刊: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杜滋龄:没什么具体计划。但我还想再画一张张思德。我想再画一张大点的试试,用另一个手法画。我之前画的那张也算是成功了,画册、展览上都有,但是我不太满意,想画张大的。我访问过张思德的战友,他太苦了,生活很困难,我后来赞助他,给他寄衣服。对这样的创作,我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再画一张。

收藏周刊:您在人物画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

杜滋龄:(思考了几分钟)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也没有一个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我还需要提高,笔墨研究,通过作品不断地探索,年纪大了,我还是想多画点作品,多摸索。还想多画点山水画,还要在书法上下点功夫。

喜欢打保龄球

最近还看欧洲杯

收藏周刊:现在您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杜滋龄:早上6点多起床,看看书,写写字,什么也不干。中午休息完了,下午想画就画,没有一个硬性的要求。晚上看看电视,9点多就睡觉。

收藏周刊:最近看什么书?

杜滋龄:《南画十六观》。我的书很多,画册也多,没事就翻翻书,看看画册。

收藏周刊: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杜滋龄:以前打保龄球,在美术界里保龄球估计没人能打得过我。为什么玩保龄球?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运动,别的球类都得两个人以上,以前还打台球,也打得好,跟儿子打,结果他们后来都不陪我打了。

我为什么喜欢体育?尤其体育赛事。因为我觉得这个运动特别真实,没有假。我最近还看欧洲杯,我看他们踢球就像画画,感觉他们传球就像画线条一样。不过岁数大了,也不怎么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