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伊朗导弹试射 这种“浪费”实属必要

 闲情漫步123 2017-02-12

独家解读

伊朗导弹试射 美伊双方互掐

作者: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韩旭东

近日,伊朗导弹试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联合国有关部门还召开会议对此进行讨论。美国方面指责伊朗不要挑衅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决心;伊朗方面则说,试射并非针对美国政府。美伊双方进入互掐状态。不管美伊双方相互指责是否有道理,这种互掐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试射导弹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事情,在军事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导弹可谓是现代战争的宠儿

导弹这种武器是二战后期出现在战场上的,是希特勒德国研发的一种新武器,当时运用于战场后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战争中,没有哪一次战争不使用导弹的,也没有哪一次战争没有新型导弹被运用的。导弹俨然成了现代战争中主角。

其实,导弹这种武器就是火炮与飞机两者性能的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武器,其既延长了火炮的打击距离,也具有飞机的飞行性能,且避免了人员的伤亡,还实现了空袭的目的。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的性能越来越强,其种类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加之,只要射程超过8000公里,导弹就可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打击。正是因为导弹拥有这些特点,导弹的发展备受重视,发展动向也备受关注。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防止导弹的扩散,美国关注伊朗试射导弹也就不奇怪了。

导弹性能直接影响军事博弈的走向

导弹是二战末期被德国首先运用于战场的。当时,由于导弹性能不理想,“震惊”之效产生过,但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冷战时期,人们都知道“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将其战役战术导弹部署到了意大利和土耳其,完全可以对苏联的本土进行突袭。面对如此威胁,苏联当时也因远程导弹能力不过关,而只好将战役战术导弹偷偷地运进古巴,以平衡美国的威胁。最后,美苏不得不达成妥协,各自从部署地撤走导弹。海湾战争时,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被美国“爱国者”导弹拦截,而无法实现通过打击以色列而将其拖入战争、搅乱中东地区军事格局的目的。

试射导弹 这种“浪费”实属必要

当今,大国之间之所以没有出现过战争,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国都拥有毁灭对手的导弹核武器。这种导弹核能力制约了战争的爆发。当然,这也是刺激某些国家不断挑衅国际约束来发展导弹核武器的动因。

导弹是高技术武器。它不仅造价高,维护费用也高。那么,为什么不断出现试射导弹这种军事活动呢?这不是浪费吗?其实,这种“浪费”实属必要。当然,进行这样的军事活动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是检验性能,保持作战能力。正如民用产品一样,导弹也是一批一批地制造出来的。然而,导弹却有着一个与民用产品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必须要保持作战性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导弹试射,即是对同一批导弹性能的检验。如果无法满足作战要求,导弹必须淘汰。

其二是传达出某种信号,发挥暗示作用。因为导弹的影响力大于其他武器装备,在某个时间节点进行导弹试射,其实也是向有关方面传递出某种信息,对这种信息的解读,只有当事方心知肚明了。但是,这种明是通过解读导弹试射暗示出的信息来实现的,而不是公开阐明的。这种传达信息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方能否解读出这种暗示的含义或其解读的能力。

其三是发挥威慑,遏制某种活动的目的。在这个方面,往往是战略性导弹担任着主角。如每当俄罗斯出现与北约国家某种较量时,俄罗斯就会试射战略性导弹。北约讨论波罗海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就曾经试射一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以威慑和阻止北约的这一举动。这是当时国际社会公认的俄罗斯试射导弹的目的。

其四是提高信心,稳定局面。在这方面,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地区最为突出。一旦面临外部威胁或国内政治需要之时,进行导弹试射活动,认为可以达到稳定目的。

其五是进行新型导弹试验,推进研发。导弹的性能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这种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导弹的试射来掌握技术数据。这也是经常出现试射导弹的重要目的。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作者:韩旭东

责编:耿龙

投稿邮箱:dongyu@js7tv.cn 、luoli@js7tv.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