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通鉴》晋纪四 原文:初,和峤尝从容言于武帝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武帝默然。后与荀勖等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还,勖等并称太子明识雅度,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武帝不悦而起。及帝即位,峤从太子入朝,贾后使帝问曰:“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如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 译文:当初,和峤曾经从容地对晋武帝说:“皇太子朴质而在古风,但是将要衰乱的时代多伪诈,恐怕他不能办好陛下的家事。”晋武帝沉默不语。后来,和峤与荀勖等人一起在晋武帝身边伺候,晋武帝说:“太子近来进入朝廷稍微有了长进,你们可以一起去他那里,粗略地问他一些当世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去了太子那里,回来以后,荀勖等人都称赞太子聪明有见识,气度不凡,确实如武帝说的那样。和峤却说:“太子的资质和原来一样。”晋武帝不高兴地站起身来。等到太子继位作了皇帝。和峤跟随太子司马入朝,贾后让晋惠帝问和峤:“你以前说我不明了家事,今天究竟怎么样呢?”和峤说:“我从前奉事先帝,曾经说过这话,我说的话没有得到证实,这是国家的幸运。” 解析:和峤在晋惠帝上任之前,因为和峤觉得以当时是太子身份的晋惠帝,以他的智慧是不足以胜任管理国家,从而得罪了太子。等到晋惠帝即位后,和峤就面临一个问题,的罪过的人,成为了上级领导,之后如何工作,领导会不会因为以前的事情,在工作中穿小鞋、安排陷阱任务,找借口被处置,弄不好丢了饭碗是小事,而且还会被秋后问斩。晋惠帝问和峤:“你以前说我不明了家事,今天究竟怎么样呢?” 面对这样的困境,和峤是如何应对的。
一般人都有在犯错误后,面对询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辩护,找一切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这是本能反应。权谋都是反人性的,和峤如果此时辩解,只会让晋惠帝觉得他不是一个敢作敢当,而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也会让晋惠帝下不来台,即使此刻不处置,后期一定会得到清算。经过利益计算后,和峤挑选了最正确的方案,就是承认错误,不做任何申辩。 2、判断失误 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默认了以前的错误,如果不给出合理化的解释,一直沉默不语,会让晋惠帝,认为和峤还是认为,自己以前是正确的,反应晋惠帝,还是像以前那样能力没有任何的提升。和峤回答说:”我说的话没有得到证实“,并没有提起以前的言语,只是说到了言语没有得到证实,如果再次提起以前的言语,会再次得罪晋惠帝,而且会让晋惠帝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 3、出于公心 和峤说:“这是国家的幸运”。他表达的意思就是,他以前那样说的目的,并不是正对晋惠帝 本人,是对事不对人,完全是为组织利益考虑,没有参杂个人的利益。用了高大上的理由,让晋惠帝听了很舒服,也没有留给以后,别人在晋惠帝面前,利用这些语言黑和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