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家都爱金庸,但偏偏忘不了古龙?

 水己冰 2017-02-1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一开始或许是被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梦所吸引,后来看得多了,就开始挑剔了,文笔不行的,看不了三页就扔下,套路的,看个大纲直接甩一边,最后就把三个人的作品算是精品,全都啃过不止一遍,这三个人就是:金庸、古龙、温瑞安。

金庸的作品,武侠只是一个壳,拿掉武侠的部分依旧是精彩的故事,但他也开启了主角的游戏打怪升级模式,以至于后来大部分的写手都在套用小人物不断获得奇遇,全世界都围绕他来转的套路。

所以,哪怕杨过从小混迹乞丐堆,张无忌父母双亡跌落悬崖,狄云手指被削断几根困于大雪山谷,我们依旧看不到他们的孤独,至多受些皮肉之苦,但总有各种救星恩公美女陪伴,小心呵护直至功德圆满,我们看着这些主角固然过瘾,但总有种看到别家孩子成长的隔阂感,有些苦头吃,但总会收获别人没有的幸运。

为什么大家都爱金庸,但偏偏忘不了古龙?

古龙在前期写的小说也沿用这个套路,从《绝代双骄》开始转型后,才真正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主角一出来就已经拥有高强的身手,但你可以从只言片语中就是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绝世武功并非什么跌落悬崖被神秘人传功之类的捷径,而是成名之前一直躲在无人识处每日辛苦打磨,无论烈日严寒,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的刻意练习,练到皮开肉绽,练到形销骨立,练到恶心呕吐,但依旧坚持不懈,才能在江湖上成名立万。

古龙笔下的英雄总是透着一股孤独,比如傅红雪,比如孟星魂,比如阿飞……你能在这些人身上找到不完美甚至病态之处,但你总会不自觉把自己代入,因为那就是普通人一步步辛苦付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贵人相助,就是那么一步步从苦难中靠着毅力和坚强杀出的一条血路,你总会在夜深人静想要放弃时,悄悄舔舐自己身上的伤口,然后继续孤单前行。

为什么大家都爱金庸,但偏偏忘不了古龙?

温瑞安前期写得像金庸,后来则越来越有古龙的风格,再后来干脆在古龙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并逐渐揉入了自己的散文式评论。在这里对温瑞安的小说不再深入讨论,且说为何古龙式的人物为何总会让有一定阅历的人喜欢,我想大概是因为把武功换成任何一样技能,我们都能感同身受,金庸的主角像温室里的花朵,总有人呵护,艳丽精致却少了野花那一抹风霜侵袭过的残缺美。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风雨里长大的孩子。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很传奇,并且一直被抑郁症所困扰,他所写的自传一直是励志的畅销书籍。

有一次,丘吉尔邀请英国的社会名流参加一个宴席。宴席上,丘吉尔的好朋友,也是著名的企业家约翰·挨顿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苦日子,在约翰·挨顿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全靠姐姐帮人洗衣服做家务养活年幼的约翰。姐姐嫁人后,姐夫直接把小约翰赶到了舅舅家,舅妈很苛刻,每天只让他吃一顿饭,还要收拾马厩和草坪,后来当了学徒,工资微薄租不起房,有一年多坐在乡下废弃的仓库里……

丘吉尔很吃惊的说:我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跟你提起过这些?约翰·挨顿说:有什么好提的,正在经受的苦难的人没资格诉苦。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经历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

丘吉尔听完后深受触动,后来在自传中修正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古龙笔下的英雄之所以让我们敬佩,大约就是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战神苦难的影子,从而激励自己也不断在苦难中前行,让苦难变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大家都爱金庸,但偏偏忘不了古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