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字文】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日本私人藏

 柳福兵 2017-02-13

千字文》系列专题 


《千字文》为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共1000字,四字成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最重要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并译有多语种传于海外。


自《千字文》出,历代书家无有例外,大量书写,终身不倦,故今有无数名作存世。据载,隋智永法师书真草《千字文》800册,凡当时浙东各诸寺各送一本。又如赵孟頫、文徵明等书家一生所书《千字文》无数,无不尽思其妙,分有两体、四体、六体不同,精彩纷呈。历代书家以《千字文》为重,作必修之课,终老不辍。近也有于右任、王蘧常、黄宾虹、沈尹默等所书写《千字文》名世。可见,《千字文》不应为当代所轻。


2007年5月8日,书画纵横网会员书法之“千字文展”在天水市秦州区伏羲步行街举行,即是以网络引导书法爱好者重视传统书法文化,提升书法文化素养的有益活动。


《千字文》不仅以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再提及,同时作为书法启蒙和书家常规书写题材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书画纵横网推出《千字文》专题,意在共飨所好,或有启发,勤而常习。所诵所书,自有裨益。




目  录

01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 日本私人藏

02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宋拓) 故宫博物院藏

03 唐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4 唐 李阳冰 篆书千字文 藏地不详

05 唐 怀素 大草千字文(明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06 唐 怀素 小草千字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7 唐 孙过庭 草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8 宋 赵佶 草书千字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09 宋 释梦英 篆书千字文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10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 故宫博物院藏

11 元 吴叡 篆书千字文 上海博物馆藏

12 明 文徵明 行草千字文(1)藏地不详

13 明 文徵明 行草千字文(2)藏地不详

14 明 张瑞图 草书千字文 藏地不详

15 明 张弼 草书千字文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 


每页纵:29.3厘米,横:14.2厘米,日本私人藏。

1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京都小川为次郎,现为小川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广巳先生收藏。后有杨守敬、日下东作(鸣鹤)、罗振玉、内藤虎所写题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 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就差一些了。


1912年日本小川为次郎氏把所得到的一个墨迹本影印行世,内藤虎考订认为,这即是所谓“拓王羲之书”“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那一卷。天平胜宝八年(相当唐肃宗至德元年) ,日本圣武天皇死后,其皇后藤原光明子在把他的遗物献给东大寺卢舍那佛,遗物中的《献物帐》即包含此卷,现在已改装成册。每页高29.3厘米,宽14.2厘米。光绪辛巳(1881年)杨守敬即在跋语中指为智永书。


《真草千字文》墨迹800多本,只这一卷早在唐代就流传到东邻日本。其余在中国本土者,南宋之后,俱成劫灰。只有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左)。虽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但和墨迹(右)相比较,锋芒、使转含混多了。相比之下,石刻本轻重变化小,用笔中锋侧锋不明,含混而不见锋芒。可见米芾“石刻不可学”是有道理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复出后,很多学者不敢肯定为真迹。为了保险,说成是“唐摹本”。启功先生曾于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获观原本,在其《千字文说》中补记有“(纸色)盖敦煌一种薄质硬黄纸经装裱见水时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笔墨痕浓重处时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犹有内亮之色,更可知绝非钩描之迹矣”。先生以初唐人临本证明:这就是800本之一。 并有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全卷欣赏





书画纵横网编辑整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