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熊猫保护的今昔

 木子4kfvyzepq8 2017-02-13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美国夏威夷宣布,中国“国宝”大熊猫将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而是从濒危降为易危,理由是大熊猫的野生种群在慢慢恢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大熊猫的保护降级意味着,中国过去10年对大熊猫的保护卓有成效。不过,随后,中国国家林业局又发布声明称,中国的大熊猫仍然是濒危动物。这个声明如果说不是针锋相对,也是不完全同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观点。

濒危降为易危的理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48年在法国枫丹白露成立,现在总部位于瑞士格朗,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保组织,同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一个特点是,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都能参加,这样的国际组织为数不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会员可分为主权国家、机构和个人,目前拥有全球185个国家的200多个国家和政府机构会员,另外有1000多个非政府组织是机构会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6个专家委员会,其中超过15000名科学家和学者作为个人会员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1996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有29个中国会员,其中香港5个。

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大熊猫属于一级保护动物。但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动物保护的分类划为9类,最高级是灭绝(ex),其次是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这3个级别统称受到威胁,其后依次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这种分类的根据是动物数目的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族群分散程度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评判物种是否濒危时,主要依据5个标准,分别是:野生种群成熟个体数是否少于250只;野生种群分布区或占有区是否低于5000平方千米;过去10年或3个世代内野生种群是否出现大幅下降;野生成熟个体多于2500只时,今后10年降幅是否会超过20%;今后5个世代灭绝风险是否超过20%等。

在这5个标准中只要满足任何一个,就可以定为濒危动物。但是,伴随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规模的持续增加,大熊猫已经没有这5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对其降级为易危合情合理。

中国国家林业局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国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2003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3年的1864只,增长了16.8%,圈养种群数量从164只增加到375只。而且,从1981年开始,中国禁止买卖大熊猫皮毛。1988年生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偷猎大熊猫并将其保护级别升为最高。

1992年,中国建立大熊猫保护体系,扩增其栖息地,如今,中国已有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其栖息地达到258万公顷(25800平方千米),比2003年增加了11.8%,使得67%的大熊猫得到了保护。中国的四川被视为大熊猫的故乡,现在四川分布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387只,栖息地202.7万公顷(20270平方千米),同比增幅也在10%以上。

这些情况证明,中国在过去10年保护大熊猫成绩斐然。

不同的意见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生物物种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除被中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外,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素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具有极高的生态、文化、科研和美学价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大熊猫保护评级结果当然是对中国保护大熊猫成果给予的充分肯定。

但是,就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大熊猫保护评级结果后的第二天,9月5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微博称,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理由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但中国国家林业局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要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对大熊猫状况进行评估。

目前中国的大熊猫仍然面临4种危险境地:一是栖息地破碎化,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风险;二是种群交流状况有待改善;三是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1/3竹林可能会消失;四是大熊猫分布区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栖息地破碎化表现为,大熊猫仅分布于川、陕、甘三省的狭窄地区,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个体数量少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的种群有22个,其中个体数量少于10只、具有高度灭绝风险的局域种群有18个。

大熊猫小种群灭绝风险较高体现在,铁路、公路、输电线路等工程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破坏,同时大熊猫分布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放牧、采集竹笋、药材等活动仍较普遍,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而且,由于栖息地破碎化,随之而来的影响是,大熊猫局域种群基因交流受阻,遗传多样性不足,也威胁到大熊猫的生存。

尽管中国国家林业局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相比,也有一些相似评估。例如,双方都认为,大熊猫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可能只是暂时的。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大熊猫的栖息地的碎片化,而是气候变暖,这种气候变化将慢慢毁掉世界上的竹林,大熊猫的生存将再度面临威胁。

不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坚持认为,中国保护大熊猫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一旦进入濒危物种,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

保护大熊猫的举措

尽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中国的大熊猫保护获得巨大成果,但是,中国和世界的动物保护仍然举步维艰,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016年9月4日,最新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显示,世界上共有82954种濒危物种,其中23928种有灭绝的危险。在中国,不只是大熊猫属于濒危或易危动物,相当多的动物都处于濒危范畴,因为中国是濒危动物的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就有12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更达到上千种。

由于大熊猫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投入较多,其中有多项认知和措施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认可的,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再引进工程,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开展驯养繁殖;进行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实施严格的法律保护,禁止或限制商业性开发利用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只是拯救大熊猫,也是拯救所有濒危动物的最主要办法。此前中国已经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肃陇南文县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大熊猫保护区的建立固然有效保护了大熊猫,但是也存在不足,表现为这些保护区也呈现碎片化。

对此,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在2016年采取了新的行动,联合陕西、甘肃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达2.02万平方千米。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优势在于,与传统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相比,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面积更大、保护力度更强、栖息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更高,并且能开展生态保护和管理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可恢复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扩展大熊猫生存空间。

目前,川、陕、甘三省已协同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等待国家相关部门批复。该国家公园将横跨三省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优先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国有林场等6类保护地。其中,以四川园区为主。四川园区确保实现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保护率达到70%、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占比达到80%两个核心指标。具体为,四川园区达到1.4万平方千米的栖息地,并将1100只野生大熊猫划入园区(目前四川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387只)。

此外,四川园区的功能区划中的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必须保持联通,大熊猫栖息地、种群交流廊道不能人为分割、破碎化,确保园区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成功的经验

研究人员对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大熊猫寄予了很高期望,这种期望是有基础的,既表现为此前建立的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成果,也体现在中国保护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成功,例如对藏羚羊建立保护区的有效保护。

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估算,20世纪初,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超过100万只,到了90年代中期,只有约7万只。藏羚羊锐减的原因是,沙图什贸易。沙图什即藏羚羊的绒毛,意为毛绒之王。沙图什通常是指所有由藏羚羊羊绒加工的产品,但主要是指一种用藏羚羊绒毛织成的披肩。这种披肩代表着稀有和奢华。偷猎者驾驶吉普车追踪藏羚羊,在夜间包围它们,用灯光照射使藏羚羊视觉消失,然后大规模捕杀它们。因此,藏羚羊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藏羚羊,人们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1994年1月18日,40岁的青海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与盗猎分子搏斗,不幸牺牲。

但是,在20世纪初随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的建立以及当地民众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藏羚羊野生种群开始迅速恢复。截至2010年,藏羚羊野外种群已达到20多万只,分布区域也有所扩大。因此,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仔细评估后,宣布将藏羚羊受威胁级别调整为近危。

从藏羚羊到大熊猫保护等级的下调既说明中国保护野生濒危动物的成功和成果,也验证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濒危动物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当然,保护大熊猫还不同于保护其他濒危动物,因为大熊猫的繁殖特别困难,即便在自由自在的野生环境下,大熊猫的繁殖也相当困难。因此,保护大熊猫还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为此,中国建立了以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楼观台大熊猫救护中心等为主体的大熊猫圈养种群繁育体系,通过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技术难题,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375只,基本实现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大熊猫代表了当代野生物种保护的面貌,尽管大熊猫种群的持续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它已可以成为21世纪野生物种保护的标志。不过,正如中国国家林业局的表态一样,在大熊猫保护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毕竟,全球野生大熊猫数量也仅有1864只。

【责任编辑】张田勘

杨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