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无功亦无罪”的论调当休矣

 阅读人生988 2017-02-13

《阅微草堂笔记》载,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王正在审查新到之人。这时,有一身着官服者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笑道: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如果不收钱财便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于公堂上,滴水不饮,岂不更廉洁?此官辩解道:我虽无功亦无罪。阎王又说:你一生所求不外乎保全自己,审办案件时,为避嫌疑不敢说话,岂不是有负于民?办理事情时,因怕麻烦没有上报,岂不是有负于国?“政绩”二字当如何看?无功即有罪矣。

事实上,故事已借阎王口,暗讽无为太平官:为保头顶乌纱帽,遇事推诿不作声;自认廉洁一身轻,不知应有为民心。的确,“钱遮眼睛头发昏”的贪婪行为不可取、“官迷心窍人沉沦”的恋权行为不可存,此乃干事之底线,逾越不得。然而,无为道路上的“以廉自保”,却成了太平官口中的慵懒借口。赋闲悠哉间,全然淡忘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劝告。如此下去,谈何造福一方?

揆诸现实,从严治吏、正风肃纪的“紧箍咒”,已然释放出严管信号。部分干部为此感叹为官不易,索性为官不为。有的信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撞钟哲学,懒政而不想为;有的缺乏“迎难而上勤为民”的干事本领,平庸而不能为;有的践行“多栽些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怕事而不敢为。于是乎,“宁可不做事、不可做错事”的思想萌芽,一张报纸一包烟、昏昏沉沉过一天的状态冒头。仿佛世人不齿的无为之举,尽是合情合理一般。不知,一纸处分执行时,如此闲情还能剩几分?

为官不为缘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或是干部思想缺钙,以致行动乏力、不思进取;或是日常考核缺位,以致庸官能混、懒官能撑;或是监督问责缺席,以致无所畏惧、习闲成病。说到底,为官不为即是作风抛锚,积弊已久的根源,在于制度对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此话虽糙,道理却明。故而,不管“低头干事没前途”的托辞多么“理直”,不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借口如何“出彩”,诸如此类的“苦衷”皆难以换取丝毫同情与宽恕。为官不为众人唾的结局,早在理想信念缺失时,便已注定。

整治为官不为,要敢动真格,更要对症下药。一方面,需以监督问责治标。把端正态度、务实担当作为落脚点,切实划清行为红线。在筑牢制度铁笼的基础上,强化群众监督、提高问责力度。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懒政怠政的,要追究责任。多措并举,务求思想受触动、工作见行动。另一方面,需以政绩考核治本。通过建立政绩台账,及时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做到升迁贬谪有账可查、有据可依。同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的导向,真正去庸官、用良吏。

“功过”二字要厘清,思想教育需先行;若能立下公仆志,何愁难存爱民心?为此,广大干部要转变干事观念、增强服务理念。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祛除无为病症,于沧海横流中,撸起袖子加油干。

文/黄诘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