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诗 词 春节假期,你看得最多的节目是什么?科教授看得最多的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啦!优美的诗词,精彩的较量,简直是心灵的享受啊~如果您和科教授一样也爱看诗词大会,那恭喜您,也赶上了潮流,是个热爱诗词的文化人! 欢 度 佳 节 元 宵 节 诗词大会火了,大家对诗词的热情现在是空前高涨,虽然春节已经过得差不多了,节目也告一段落,不过今天是元宵节,又是一个与诗词有不解之缘的日子,那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重温那些和元宵节有关的优美诗词吧!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逐渐形成了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传统习俗。历代描写元宵景象的诗词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其中最为经典的五首,看看古人是怎样欢度佳节的。 共 读 诗 青 玉 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 弃 疾 《青玉案·元夕》,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与苏轼合称“苏辛”。 ![]()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然而他意不在此,写景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这样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此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赏 析 ![]() ![]() 生 查 子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 欧 阳 修 《生查子·元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在诗词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 ![]() ![]()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元宵之夜,繁华热闹,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意境朦胧清幽、婉约柔美;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物是人非,旧情难续,却依然对昔日恋人一往情深,情调哀婉动人。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了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赏 析 ![]() ![]() 元 宵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 唐 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予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少有才气,工诗文书画。唐寅性格狂放不羁,作诗晓畅明快。 ![]() ![]() ![]() 这首诗不落俗套,取材农村,绘声绘色,元宵景物毕现眼前。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月、灯、游人、笙歌,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生动热闹的元宵喜乐图。 赏 析 ![]() ![]() 正 月 十 五 夜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 赏 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元宵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灯火辉煌,游人如织,车马喧阗,欢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体现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也给我们留下了古代节日活动的珍贵剪影。 ![]() ![]() 上 元 夜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 这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中的第一首,描写了长安元宵的繁华景象。万巷皆空,人声鼎沸,灯月交辉,欢歌达旦,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夜,如画卷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赏 析 ![]() ![]()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它依然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而这些优美的诗词,则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常读常新,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珍宝,代代相传。 ![]() 正 月 十 五 ![]() “预约回看”你喜欢的节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