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韵之⑥】庞桶浴:龙胜盘瑶人的养生宝贝

 楚中元 2017-02-13
微报桂林

— 不只把报纸装进手机 —

桂林日报社官方微信平台



  在龙胜的深山里,龙胜盘瑶总人口有11200多人,至今仍居住在海拔600到900米之间,四面大山围绕,森林密布常年雾气缭绕,空气湿润。按理说,这里的人最容易得风湿,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里人们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盘瑶庞桶药浴。
 


  据记载,盘瑶庞桶浴和药浴大约是在“贞观措施”施行后出现的,按其作用,可分为四类:一是预防类;二是治风类;三是妇产类;四是治伤类。

  盘瑶庞桶药浴需要非常漫长的准备时间和制作空间,药浴药物多达360多种,需要上山摘挖,过程劳作艰辛,已经越来越少的人懂得泡制盘瑶庞桶药浴。
  2012年,龙胜瑶族药浴疗法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赵春琳把药材放入锅中熬制。


  40多岁的赵春琳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一名普通龙胜盘瑶妇女,在她的家里,她已经是第三代传承人。自她8岁起就和奶奶上山采药,学习制作庞桶药浴,在越来越少人泡制庞桶药浴的今天,她还在坚持着在荒山中采药、制药,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上山采药
  2016年5月的一个大清早,记者跟着赵春琳上山。雨后的山路并不好走。“这些路我从7、8岁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开始走了。”她告诉记者,她从奶奶那里传承庞桶药浴,而她的奶奶则是从再上一辈的家公那里学的。
 

104岁的奶奶现在还能辨识出所有药材。

  边走边说之际,她扒开一些草丛采下了好几味记者看不明白的草药。她说,家传下来的药浴一直有70多味药,要将这70多味药采全,需要3到4天的时间。而据龙胜老人传说,药浴药物共360多种,药物名称有的是用瑶语说明的,无法翻译成汉语,有很多的药物她也说不出名字来。

赵春琳
所以盘瑶人要制作药浴,必须要上山来采药。若是直接买药来做药浴,是不可能把药找全的。



  走着走着她突然停了下来,她紧了紧身上的竹蒌,不到两分钟已经爬到了至少三米多高的树杈上。“爬到这树上的藤也是其中的一味药,每次采这种药都要爬树。“她笑着告诉记者,她现在能爬上这棵树采这味药还是走了捷径呢,因为她爬的这颗树就是十几年前奶奶为了方便采到这味药的时候种下的。
赵春琳
小时候觉得上山采药有很多乐趣,可是后来奶奶年纪大了,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出去采药的时候,采药更多了一份责任。


  赵春琳说,从小在山林间爬山、爬树、捉小蛇,让她有了很好的采药“身手”。爬山、涉水、这些还算好的,还有不少药是长在悬崖边上,但是她已经习惯了走在这样的路上采药,而要将庞桶药浴传承下去,她也必须一直行走在这样崎岖而险要的山路上。
 

赵春琳和嫂子处理药材。

  当天采完药回来,还要将药物晒干。村里又来了一位妇女,请赵春琳帮忙做药浴。赵春琳赶紧又开始忙起了熬药。
  大土灶、一百多斤的大铁锅,这些器材已经用了也有近百年了,火星子不时爆出来。赵春琳将一味味需要的药材放进沸水中熬制,要经过三个小时,汤里有了药味才算好。

庞桶药浴的传说
  奶奶跟赵春琳说起过这样的传说:唐高宗时期,凭山一盘瑶名叫盘桂,年事已六旬,因风湿卧床三月不起,后来家人到山上找回两背篓中草药,熬煮成药水后,让其喝下又到大庞桶内浸泡,三日后,便能起床挑担。后来,这老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盘仙保”,其意是“天”保佑了他,事实是草药治愈了他。

赵春琳
奶奶是从她的家公那里听说这个传说。所以在我们盘瑶人的心里,庞桶药浴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


  据记载,庞桶药浴按其作用,可分为预防类、治风类、妇产类、治伤类。
  而过去预防类药浴在盘瑶家庭成员中,每人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定在春节除夕的晚上开始,每人连续浸泡三夜(除夕至年初二)。药浴时按家庭成员的班辈,从大到小轮流浸泡,一般每人10至20分钟。


赵春琳在家做了几个洗浴间,用来招待客人。

庞桶药浴的传承
  赵春琳说,过去她把这当成山里人的习惯而传承下来,现在不少体验过药浴的城里人也慕名而来。
赵春琳
我才体会到原来这就是我们山里人的文化、我们的根,是让别人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最好的方式,所以我就想把这个传承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

  赵春琳说,她有两个孩子,但是孩子都不愿意和她上山采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不愿去吃这样的苦了。她仍然坚持着采药、制药浴,并在家里开起了药浴店,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药浴,体验药浴。“这样孩子才懂得这是我们盘瑶人的宝贝,我们的根,才能把这个继续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