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这一年的东亚大陆之上,清军仍在追杀明朝的残存势力。4月底,最后一位南明皇帝朱由榔(也就是永历皇帝)在云南被俘并遭杀害,也就是说,明朝已经彻底消亡。 而在此前的3月初,跨海作战的郑成功终于打败了荷兰派驻台湾的总督揆一,收复此岛。 随后的5月11日,大清国便册封吴三桂做了平西王,驻扎在云南边境。
呵呵!若真有此事,华人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了。然事实是菲律宾的华人毫不知情,当屠刀指向他们之际,几乎毫无反抗能力。结果便是数万在菲华人遭遇屠灭,不论男女老幼,财产悉数被剥夺。 实际上,西班牙殖民者不是第一次屠杀在菲华侨。早在万历三十一年和崇祯十二年,类似悲剧都曾上演,被杀人数高达五万之多——而显然,当时的明廷要么因为腐败无能,要么因为自顾不暇,完全没有作出该有的反应。
实际上,这个消息很可能是假的,本身就是西班牙人为了屠华而捏造。万历皇帝脑洞大开去攻打菲律宾,这个也太超越时代了吧! 但结果就是在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煽动当地土著,屠杀了约两万在菲华侨。 事后,消息还真传到了北京,万历皇帝也获悉此讯,他登时就怒了,他说“吕宋酋”擅杀商民,这个必须“议罪以闻”。可是,皇帝起初的愤怒很快在文臣的议论中平息了,因为文官说,在菲的华人都是商贾,按儒家理论那就是最贱的等级,现如今大明刚经历三大征,如何又能为了最贱的商人动兵呢?所以,结论是“弃之无所可惜”。 这是头一回,至于第二次屠杀,发生在1639年,此时的大明更不可能为华侨出兵,因为崇祯皇帝一头要应付皇太极这些满洲人,另一头还要对付李自成那些农民军。所以华人暴动亦遭失败,屠杀再度发生。 那么第三次屠杀来临之际,大清国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几乎没有反应,显然圣明仁慈的大清皇室乐观其成。
事实上,正是这一份国书,反而刺激了西班牙人,第三次屠杀迅即展开。 消息很快传回台湾,郑成功这就打算对西班牙宣战。一方面抚恤安置华侨(屠杀发生后有部分华侨从菲逃台),而另一方面则加快军备,打算南下攻菲。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郑成功儿子郑经(当时在厦门)与奶妈通奸的消息传到了台湾,国姓爷暴怒之下,命部将杀死郑经(显然那名将领并未执行这项军令)——而国姓爷却因此盛怒之下,加上疟疾,竟于不久病逝。 显然,郑成功的早逝令西班牙不必为屠杀负责,而稍后,继承者郑经也曾于1670年和1671年两度组织舰队准备南下征讨,然而此时大陆发生三藩之乱,郑经率军西援福建耿精忠,南下一事,彻底划上一个句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