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札记311 大战略家萧何

 伟天英 2017-02-13

汉王怒,欲攻项羽【按:刘邦是第一个不满的。这是对分封的态度。】;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按:除了樊哙,又带出二人来。莽夫也知道劝,也知道忍,说明刘邦的集团的人比较成熟。】萧何谏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诎,与屈同。信,与伸同。〕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雍、翟、塞为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按:刘邦很卖给他手下的文臣面子,前面是张良劝,现在是萧何劝,都听进去了。这里我们得谈谈萧何。一般认为萧何是搞后勤和内政的好手。刘邦就明确提出这个特点。但是我们得看此处萧何这里寥寥几句话就奠定了之后的发展战略。1隐忍,不能于项羽马上发生正面冲突。2养民。3纳贤。这是在讲积蓄力量。4收用巴蜀,这是用司马错当年的思路。这是第一步。5第二步是北收三秦。6图天下,这是最终战略目标。总之,在这里萧何指出了刘邦集团接下来 路线、策略、步骤、目的。这些都是后来刘邦集团遵循了的。特别是在北收三秦的策略上是于韩信一致的。可以说我相信正是对几本的战略认识的一致性,才让萧何认识到韩信的本领的。否则萧何怎么能那么支持韩信呢?我们谈韩信一般说他是军事家,但是首先我们得说大军事家首先一定是大战略家,韩信的战略和萧何的战略是几本一致的。当然萧何的战略这里还显得非常的粗略,但是到了韩信的时候就具体化,可以执行了。这是二者的不同。

汉王赐张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遗,于季翻。〕使尽请汉中地,项王许之。【按:1减轻项羽的猜忌,2增加地盘,多总比少好。3增加战略休整时间。4巩固和项伯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