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来具足,不假外求

 黑马_御风 2017-02-13

按播放键收听?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涅槃经》就被翻译到中国,核心思想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是立足于真心展开修行。其后,这一思想始终是汉传佛教的主流,影响至今。

《楞严》《楞伽》等经典也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无尽的宝藏,只是因为迷失自己,才被烦恼所控。就像从小被拐卖他乡的富家子,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名下有亿万资产,只能到处流浪,乞讨为生。一旦找到原来的家,就具足一切了。因为这些本来就属于我们的,不需要外求,也不需要创造。

禅宗正是根据这一见地,开启了顿悟法门的修行,告诉我们:“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切众生都有内在觉性,只需体认即可。这种建立于觉性的修行,为我们提供了成佛的快捷之道,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经中,对觉性有诸多描述,最常见的是以虚空为喻。虚空是无限的,觉性也是无限的;虚空是无相的,觉性也是无相的;虚空能含藏一切,觉性也能含藏一切。但心与虚空的不同在于,虚空属于无情,是没有知觉的,而心是有知觉的,有了了明知的功能。

虽然心可以遍知一切,但又不能粘著。学佛人都知道“不要执著”这句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贪著与需求有关,而妄心本身就有贪著的特点,不同只是在于轻重之别。严重的在乎就严重地贪著,小小的在乎就小小地贪著。

如何才能去除贪著?一方面,要建立正确观念,养成良好习惯,不要忽视乃至纵容贪著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明心见性,在根本上铲除贪著之根。




更多分享·法宝结缘

www.putishuyuan.com

微信·jiqunfa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