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文化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

 盛海泳 2017-02-13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

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浙江省委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作报告


    2月8日晚,西安市委中心组举行“让文化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学习报告会,邀请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浙江省委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作专题报告。昨日,围绕如何进一步挖掘西安的文化资源,让西安文化创造经济价值等主题,记者专访了胡坚。




谈文化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当好“店小二” 企业要紧盯市场不放松



  【“一个地方政策优惠不如服务优质,地域优势不如干部优势,这是最重要的。”】

  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加快市属文化企业改制,培育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众所周知,在西安,有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少之又少,难以形成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改善这一局面?

  胡坚说:“浙江这个地方有个故事,说外星人到了地球,来到北京先问政治,来到浙江来到温州先问有没有什么生意好做。这就是讲一种文化底蕴。浙江人的观念叫‘天空上到处飞着钱,就看你怎么跳着去拿’,浙江人如果下岗,没有坐等说你给我一个工作,这样的人大家都看不起。一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在一个单位里面拿一点死工资,同学都看不起,就都出来自己创业。浙江有很多民营文化企业,最早可能是做工业的,做着做着就什么赚钱做什么了,现在发现文化赚钱就开始做文化。”

  那么,如何看待民营文化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胡坚认为,政府、市场、企业三方应形成合力,相互协调,相互发力,形成一个发展的整体合力。发展过程中应有分有合,政府重点抓规划、抓环境、抓服务、搭平台,同时培养人才;企业领导层需要转变观念,学习世界各地通过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考虑怎样把文化融入其中,以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市场角度来讲,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力以赴,万马奔腾的产业发展良好局面。

  胡坚说,浙江对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支持来自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府要创造一个最好的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包括各种政策、扶持、服务。胡坚认为,一个地方政策优惠不如服务优质,地域优势不如干部优势。两个条件都差不多的县,一个就是发展不起来,一个就发展起来了,核心问题是干部问题、观念问题、服务问题。作为企业来讲,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先找市场,顺便找政府”。


    谈提炼西安文化符号: 

一切从设计起步,建立设计创新的生态体系 



  【文化产业最根本就做两件事情:无中生有、有中拉长。比如本来不是做文化产业的,我们可以改造、包装为文化产业;原本就有的资源或产业,我们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我的深刻感受是,在西安要轻轻地走路,否则每一步都可能惊醒一位帝王的梦。”胡坚说,文化产业最根本就做两件事情:无中生有、有中拉长。比如本来不是做文化产业的,我们可以改造、包装为文化产业;原本就有的资源或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西安有很多别的地方所不具备的文化资源,最重要要做到有中拉长。

  西安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和资本资源,这是当前需要着力去做的一项工作。胡坚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做好文化资源的普查,形成一个完备的西安文化资源分布图,分门别类,做出梳理,在保护的前提下,搞清楚这些文化资源怎样更好地合理利用。其次就是抓好设计。经济的转型,一靠科技,二靠设计。可以邀请世界高水平的设计团队包括西安的设计人才,真正把西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理念、文化精神提炼出来,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文化产品、作品和商品,推动文化产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胡坚认为,推动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突出设计,文化产生价值的突破口,结合点就是设计。在他看来,怎么样把西安这个城市打造成最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曲江走在了前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很好的城市景观。因为城市文化传承里面第一是建筑,第二是雕塑,就是公共造型。前一天他在西安看到一些漂亮的拴马桩,他认为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元素,比如让拴马桩作为道路隔离带等公共造型出现在城市里;比如在公共区域的每把椅子上刻上历史名人的名字;在公共自行车上贴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引导游客逛遗址;把食品包装做成非遗博物馆建筑的样子,等等,通过设计元素体现文化价值。


        谈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没有高薪,就创建 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 



  【“西安需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是创业留人。西安首先要创造一个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发展、人才创业的最好的环境。”】

  西安市要实现“追赶超越”,文化产业占GDP增加值的比重是一个硬杠杠,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还是要靠人才。那么如何能为西安留住需要的人才?

  胡坚分析说,发展的阶段不一样,方式也应有区别。阿里巴巴这些上市公司已经有资金的实力,可以高薪挖人。现在西安需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是创业留人。西安首先要创造一个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发展、人才创业的最好的环境。

  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称,目前西安已有4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7年还准备再新建10个,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园区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胡坚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靠的是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但归根结底需要人才支撑。要推动整个社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凝聚各类人才。

  胡坚说,政府要牵头搭建创业创新的大平台,还要让这平台名副其实,这个很关键。园区最主要的是要有内容,文化企业和产出要占比70%以上,还要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否则园区发挥不了作用。他介绍,杭州的梦想小镇有几千个年轻人,在那里,35岁以上算年龄大了。在这个小镇里面,两三个人都可以创业,两年都是零租金的房子,政府还给钱,如果能创业政府还给予支持。浙江小镇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的茶吧和咖啡吧,大学里也有。浙江大学打造了28个咖啡吧供学生交流,免费喝咖啡,实际上就是让大家聊天,聊天不经意就产生了思想火花,而且在咖啡吧里经常还有免费的讲座,或是举办创业社交。政府组织了一批创业人才,包括一些文化志愿者给他们讲。不会创业的人,你在这个小镇里面生活一两年也会创业了,因为天天有人教你该怎么干,你不稍微勤快一点,这里有几百个人,上千个人的公司,一会儿就把你公司人拉走了。西安也需要这样的平台。虽然现在无法用高薪留人,但是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服务创业平台也能把人吸引住。西安有上百万的大学生,在校就可以创业,这样才能把人才优势发挥出来。

  西安的文化产业中,文化资源应突出,要梳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文化人才,包括写书法的,搞画画,唱歌跳舞的,还有影视动漫的,年纪大的年纪小的,分门别类推进,形成产业链。拿茶叶来说,可以用名家字画来包装茶叶,原来茶叶卖500块钱,现在有名人题字,签名销售,那价格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西安这么多艺术院校,最大资源是人才资源,这些人才利用起来了,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谈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有捷径,要走互联网 的“另道”  



  【“作家中,有名的都在西安,赚钱的都在杭州。西安用经济的眼光打量文化的人太少,真正要有一批人在西安拿着放大镜用经济的眼光找这找那,找到文化就好办了。”】

  胡坚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判断:融合信息经济、“互联网 文化”将大行其道。他建议西安应该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型的文化企业,走出一条“互联网 文化”产业的新路,这也是他大力提倡的理念:“追赶靠弯道、超越靠另道”。

  胡坚认为:互联网转型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一是总量急剧膨胀,发展速度非常快;二是品牌质量在不断提升;三是融合发展,文化跟各种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四是文化与互联网发展步伐非常快。

  他进一步解释说,趋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阅读,因为现在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器官”,天天那么多人在看手机,得看多少故事,听多少音乐?西安那么好的音乐,可以打造网络音乐的高地,尝试把西安传统音乐转换为网络音乐,比如把秦腔的音乐放到网上,中华文明要用秦腔来提振精神,高兴喊秦腔,不高兴也喊秦腔,让全世界人都喊秦腔就好办了,喊一次秦腔多少钱,赚取点击率,你就剩下数钱了。

  二是数字影视视频,包括微电影。他建议西安可以打造中国西部微电影的生产高地。他说,西安这个地方,一把土地一把文化,每一粒沙子里都有故事,把西安各种各样的故事编起来,72个皇帝有多少故事可编呢?这么好的故事怎么会不赚钱?

  对于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胡坚指出,关键有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用经济的眼光打量文化。作家中,有名的都在西安,赚钱的都在杭州。西安用经济的眼光打量文化的人太少,真正要有一批人在西安拿着放大镜用经济的眼光找这找那,找到文化就好办了。

  第二把钥匙是设计。要确立设计改变一切、一切都要设计的理念,建立设计创新的生态体系,为设计创造最大的发展时空。而当下在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中国文化的时尚化。

  第三把钥匙是动员社会力量搞文化事业。现在来看还是政府这头比较热,老百姓想弄,但是自身参与创造文化,并且从文化中赚钱的这种理念还是不足,所以还需要有一批讲师团可以下去讲讲文化产业。


谈影视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有捷径,要走互联网 的“另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做有梦想的人,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浙江省的民营影视公司在全国都很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全国民营影视的方向。谈及浙江的民营影视产业发展,胡坚认为,很多成功经验值得陕西的民营影视公司学习。

  胡坚说:“昨天我去了陕西省一家民营影视公司,这家民营影视公司差不多和我们浙江的一家民营影视公司是同时间创办的,现在也都是20年。但我看了两边的效果对比,确实有不小的差距。浙江的这家民营企业影视公司已经非常大了,人员都已经超过了1000人。每年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微电影很多很多,仅中国电视剧出口方面,这一家都要占到很大的份额。但是西安的这家民营影视公司,还只有几十个人,差距不小。”

  原因在哪里?第一,浙江的民营影视公司发展已经形成了团队,形成了群体。浙江有1400多家影视公司,国有影视公司只有一家,其他全部都是民营的。这么多的民营影视公司有一半是在浙江的横店,集群效应非常明显,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追赶、相互超越,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群体效应。

  第二,浙江人的敢于创业创新精神,敢于做大做强、不甘落后的理念是值得学习的。马云讲过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讲出了浙江人的心声: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做有梦想的人,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我觉得陕西这边做精小的东西还是很不错,做大做强是不够的。这方面需要调整,光做精小的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大做强。

  第三,浙江的影视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省里有专门的影视产业基金,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央视播出,会有多少奖励。浙江还有一个青年电影节,让年轻人才不断交流、成长,浙江还有好几个微电影小镇,聚集了很多拍微电影的年轻人才。政府在影视环境的营造方面,是做得很不错的。

  第四,浙江的影视产业发展也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浙江也不是最早就有这么多民营影视公司,最早也就100来家,慢慢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2015年暑期档的电影票房,有一半是浙江的影视公司推出的作品带来的,《大圣归来》《捉妖记》这些爆款电影,都有浙江的影视公司投资,或者参与拍摄制作。这在全国,都是排在前面。电影的数量和质量,票房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都在增强。一批做大、做强的民营影视公司,真正在市场上大展拳脚。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等很多知名的影视公司,也起着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众所周知,浙江的横店影视城是全国影视城的标杆,陕西去年也建成了白鹿原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的成功经验,对陕西的影视城发展有哪些启示意义?

  胡坚说:横店影视城今年刚好是20周年,我总结了横店影视城在这些方面做得很突出:

  专门凝聚合力。横店影视城里面有专门的影视产业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还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领导小组的组长就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一个镇的发展,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带来很多的政策扶持。如果是一个小镇自己单打独斗,很多事情就弄不成。

  做到了融合发展。横店影视城既有影视产业,还有旅游产业,旅游也是很火爆的。去年接待游客1700多万人次,非常了不起。还有工业,还有农业,是一种有机组合的融合发展。

  把旅游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做到有机的结合。在横店影视城拍电影基本上属于免费的,每天平均有30多个剧组在横店影视城拍戏,也诞生出很多的横漂族。游客来旅游,就会见到很多明星。本身在旅游方面就很有号召力,看明星,来横店,这就定位很准。


谈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  

   产业、文化、旅游缺一不可



  【“要让旅游充满文化,让文化可以旅游。”】

  浙江的发展经验里面,挖掘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小镇是一大亮点,西安市的蓝田县正在试点打造文化特色小镇,促进全域旅游。胡坚认为,打造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缺一不可。“要让旅游充满文化,让文化可以旅游。”

  胡坚说,我查了一下蓝田县,蓝田东西很多,有山、水以及老祖宗留下的很多文化资源,但在文化资源多的时候,首先要避免一个问题就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包括蓝田的发展,什么是重点,可以琢磨琢磨。我想了一句广告词:来到蓝田、穿越千年。这个地方千年的文化历史很多,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文化串成线。

  第二是旅游,到你蓝田来,你要打造好旅游线路,乡村游、历史体验游、古道游、养生游,你要打造蓝田的哪些旅游线路,这是发展中间需要思考的。

  第三是整个产业的发展。要考虑怎样把整个优势,传统提炼出来,做成一个支柱产业?

  “浙江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经济转型的综合体,第一要有产业规划。没有经济就不是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个要素,离开产业一票否决;第二是要融合,产业要有特色,要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第三就是项目化。”胡坚说,浙江规定小镇面积为3个平方公里,不可能300个项目同时开发,要把它切割成很多个小项目,然后每个项目去招商。项目化是小镇发展的一个关键点,顶层设计一定要和落细落小相结合,只有顶层设计,光画在图纸上,落不到地上。

  关于全域旅游,胡坚提出:蓝田已经告别门票经济,这是迈出了第一步,一定会有收获。他举例说,200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免费开放西湖景区后的2015年底,游客总人数达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200.67亿元。西湖免费后更多人愿意来杭州,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杭州的服务行业,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就会增加100亿元。门票和产业链收入孰重孰轻?这笔账不难算。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