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牛姐写了关于香港保险的文章,土豪、中产都在买的香港保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文中说到,香港保险之前确实承担了很多换汇功能。然而,现在大额的钱几乎都不能通过刷卡买保险来换汇了,那么,香港保险为什么依然火呢? 在这里牛姐想说明几点:
所以今天,牛姐就用两张图给大家讲一讲两地差别最大的保险之一:重疾险,主要包括:
国内的重疾险什么样子? 重疾可以分为:
那么国内这几种保险是什么样的?
这4种方式下,保额或者总价值(假如选择存款)是多少呢?
香港的终身保险又是什么样子? 拿刚才那个例子,我们在图里加入一个香港终身重疾产品做比较(下图黑色线)。 香港保险一出来,其他几个都可以被忽略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香港保险的保额增长是预期的,实际保额增长可能和演示的不一样。不过,香港的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公布其保单的分红实现率,大家可以看看牛姐今天的另一篇文章,牛姐整理了香港前十大保险公司保单的分红实现率,本文例子中用到的香港保险公司(友邦),去年的分红实现率都是100%或者99%。 所以,为什么去香港都买了重疾险?因为这是两地差别最大的一个险种,差别不是几成,而是几倍,和不分红的终身重疾相比可以差十几倍。并且,由于终身重疾差不多能防止人生的大部分风险,是最贵的险种之一了,所以很多人每年不是买几千而是几万几十万,这样最后的差别就会非常大。 为什么说重疾险是最综合的人身险了? 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重疾已经可以覆盖不同时期的死亡、重大疾病(包括一些轻疾)、意外(意外的严重结果无非也就是死亡或者伤残,大部分都在重疾保障范围), 而且横跨不同时期,总结为: 1.死/病得早 2.死/病得晚的时候还有足够的钱治病/留给家人 这俩刚才说过了。但是香港的重疾险其实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 3.活得久还能有钱花 这里就要说到现金价值了,什么叫现金价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退保拿回来的钱。就是如果你没病也没死,但是想把这个保单直接套现了,能拿出来的钱,就是现金价值。
很多人会问,看来死得很早、或者死得很晚都很占便宜,但是大部分情况不会那么长寿,也不会那么倒霉,所以占不到这么大的便宜。牛姐想说,当然啊!你以为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吗?他们给出的一个保单都是精心精算过的,不会让你占太大便宜的,如果保险公司都没钱赚了,那才是投保人最大的风险之一。但是至少你在70、80岁保额还是很可观吧?并且人口寿命是不断上升的,70后、80后、90后能活到90岁甚至100岁的数量肯定不少。 因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一定是在你年轻、健康的时候才能买到划算的保险产品,保费是随着人的年纪不断上升的,等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很有可能买不了、或者贵到你不想买(比如糖尿病就别想买了,20岁和30岁购买价格是天壤之别,到了50、60岁买了已经不划算了)。而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买了分红型的终身保险,就相当于在你条件最好的时候锁定了一个保险最好的价格,并且这个保单还在不断分红,这样才能应对长期的通胀。 这就是终身保险存在的意义。 神奇吗?不神奇!去看看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终身寿险保单,也是这样的。收益高吗?不高,去看看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终身寿险(Whole Life) 保单的收益率,有的更高。只是香港的这个是终身重疾+终身寿险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单纯的寿险。 有许多人问,香港保险看起来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坑没说到?牛姐想说,其实并不是香港的保险怎么好,而是国内的保险性价比普遍比境外的低很多,不管是和香港比,还是和美国、新加坡比。香港因为近,所以大家就看到了第二选择,要是美国也离得近,估计就都去美国买了。 那么,为什么国内的做不到这样的分红?购买香港保险有什么风险,香港重疾险除了看保额,保障范围等和国内相比如何呢?这些牛姐将会在之后的文章里一一介绍。 |
|
来自: wuyourensheng >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