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去香港必买重疾险?

 wuyourensheng 2017-02-13

上次牛姐写了关于香港保险的文章,土豪、中产都在买的香港保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文中说到,香港保险之前确实承担了很多换汇功能。然而,现在大额的钱几乎都不能通过刷卡买保险来换汇了,那么,香港保险为什么依然火呢


在这里牛姐想说明几点:


  1. 当我们在说大陆人买的香港保险的时候,并不是泛指所有香港保险,比如香港的意外险,就并不比国内的便宜。一般大陆人去香港买的,大部分都是长期的、带分红功能的保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终身重疾险,买重疾险的以年轻高级白领为主。


  2. 不是几倍几十倍的差距,大家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专程去香港买保险的。同时由于终身重疾的功能可以覆盖重疾赔偿死亡赔偿甚至储蓄养老,很多人每年会买几千、几万美金,数额越大就越会体现香港和内陆保险的差别。


所以今天,牛姐就用两张图给大家讲一讲两地差别最大的保险之一:重疾险,主要包括:


  1. 国内的重疾险什么样?

  2. 香港的重疾险什么样?

  3. 重疾险有什么功能?


国内的重疾险什么样子?


重疾可以分为:

  • 定期:比如说保20年,或者保到你70岁。到期后,如果你并没有死亡/重疾,交出去的钱就拿不回来了(也有可以拿回保费的,但性价比很低)。


  • 终身:一直保到你死亡。现在的重疾险很多都是重疾和死亡都是赔付的,所以重疾险是有寿险功能的。人必有一死,即使你生前没有得重疾,在你死亡后这个保额也一定能拿到的。终身的重疾险分为分红型(保额随年增长)和不分红型(保额终身不变)


那么国内这几种保险是什么样的?


举例,一个30岁的女性,都是每年缴4000人民币保费,连续20年,分别用于:


  1. 买某保障到70岁的消费型定期重疾

  2. 买某终身重疾险-不分红

  3. 买某终身分红型重疾险

  4. 不买保险而是存银行,复利年收益率我们就假定3%吧(超长期存款,3%不难吧?)


这4种方式下,保额或者总价值(假如选择存款)是多少呢?



蓝线-定期重疾:如果你在70岁以内得重疾或者身故,买定期重疾保额最多。但如果在70岁仍然生龙活虎,什么钱也拿不回来。


橙线-终身重疾(不分红):与上一个相比,这个保额更少,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在70岁前死亡是小概率事件,而终身重疾,这个保额一定是拿的到的(人都有一死),所以选择了终身重疾。然而这个产品的保额,相当于把保费全部存银行,到70岁的总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你当时没有买保险,而是把钱存银行,不到70岁就能拿到那么多钱,而且,银行存款的钱是随时可取,而保险的保额只能得重病或者死亡才能拿!并且你活得越久,你的保单贬值越厉害。这还只是和年化3%的银行存款对比,你如果投资收益稍微好一点,差别就更大了。


灰线-终身重疾(分红):这个分红型的终身重疾,在接近60岁后保额会超过上一个产品。然而这个产品有很多缺陷:

  • 保额增长只针对重疾赔付,身故赔偿保额不增长,一直是12.3万

  • 这个产品的保额增长幅度非常小,如果跟年化3%的银行存款相比,差不多到70岁后就赶不上了。一直到100岁保额都还没增长到30万。

  • 因此这个分红型终身重疾有点鸡肋,前期保障不如前2个产品,后期抗通胀效果也很差,根本谈不上什么长期保障


香港的终身保险又是什么样子?

拿刚才那个例子,我们在图里加入一个香港终身重疾产品做比较(下图黑色线)。



香港保险一出来,其他几个都可以被忽略了

  • 短期保障高:首年保额是国内分红型产品的2倍以上了,都和定期保险的保额差不多了,但是注意定期保险是只保到70岁,而香港这个是保终身的。

  • 长期保障也高:咱们不看100岁那么远,就看80岁保额56.4万,是国内终身保险的3倍,而且保额分红远超过3%银行存款;90岁保额112.8万,同样远超银行存款(相当于之前交的保费都以5.31%复利增值)


这里要说明一点,香港保险的保额增长是预期的,实际保额增长可能和演示的不一样。不过,香港的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公布其保单的分红实现率,大家可以看看牛姐今天的另一篇文章,牛姐整理了香港前十大保险公司保单的分红实现率,本文例子中用到的香港保险公司(友邦),去年的分红实现率都是100%或者99%。


所以,为什么去香港都买了重疾险?因为这是两地差别最大的一个险种,差别不是几成,而是几倍,和不分红的终身重疾相比可以差十几倍。并且,由于终身重疾差不多能防止人生的大部分风险,是最贵的险种之一了,所以很多人每年不是买几千而是几万几十万,这样最后的差别就会非常大。


为什么说重疾险是最综合的人身险了?


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重疾已经可以覆盖不同时期的死亡重大疾病(包括一些轻疾)、意外(意外的严重结果无非也就是死亡或者伤残,大部分都在重疾保障范围), 而且横跨不同时期,总结为:

1.死/病得早

2.死/病得晚的时候还有足够的钱治病/留给家人


这俩刚才说过了。但是香港的重疾险其实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

3.活得久还能有钱花


这里就要说到现金价值了,什么叫现金价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退保拿回来的钱。就是如果你没病也没死,但是想把这个保单直接套现了,能拿出来的钱,就是现金价值。


  • 现金价值一般前期都很低,尤其在你还没把该交的保费交完,现金价值肯定是小于保费的,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退保是有损失的。

  • 现金价值后期远高于保费,到100岁了,现金价值就等于那时的保额,也就是接近200万了。比如到了90岁想退保,可以拿回110.5万,已经远远高于当时总共缴纳的7万多的保费了,相当于你之前交的保费都以每年5.27%的复利增长。即使80岁退保,也相当于你交的钱每年都有4.68%的收益。还不算你享受了一生的保障。


很多人会问,看来死得很早、或者死得很晚都很占便宜,但是大部分情况不会那么长寿,也不会那么倒霉,所以占不到这么大的便宜。牛姐想说,当然啊!你以为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吗?他们给出的一个保单都是精心精算过的,不会让你占太大便宜的,如果保险公司都没钱赚了,那才是投保人最大的风险之一。但是至少你在70、80岁保额还是很可观吧?并且人口寿命是不断上升的,70后、80后、90后能活到90岁甚至100岁的数量肯定不少。


因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一定是在你年轻、健康的时候才能买到划算的保险产品,保费是随着人的年纪不断上升的,等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很有可能买不了、或者贵到你不想买(比如糖尿病就别想买了,20岁和30岁购买价格是天壤之别,到了50、60岁买了已经不划算了)。而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买了分红型的终身保险,就相当于在你条件最好的时候锁定了一个保险最好的价格,并且这个保单还在不断分红,这样才能应对长期的通胀。


这就是终身保险存在的意义。


神奇吗?不神奇!去看看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终身寿险保单,也是这样的。收益高吗?不高,去看看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终身寿险(Whole Life) 保单的收益率,有的更高。只是香港的这个是终身重疾+终身寿险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单纯的寿险。



有许多人问,香港保险看起来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坑没说到?牛姐想说,其实并不是香港的保险怎么好,而是国内的保险性价比普遍比境外的低很多,不管是和香港比,还是和美国、新加坡比。香港因为近,所以大家就看到了第二选择,要是美国也离得近,估计就都去美国买了。


那么,为什么国内的做不到这样的分红?购买香港保险有什么风险,香港重疾险除了看保额,保障范围等和国内相比如何呢?这些牛姐将会在之后的文章里一一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