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英爱'记(39)一一上主乃我的光

 wilianyang 2017-02-13
6月26日,我们又来到了牛津。 为什么说'又',因为前天水上伯顿出来后,路过牛津时在这里用过晚餐,彩霞生日快乐,还特地为大家买了啤酒。
牛津,怎么说呢,它建校于1167年,在世人的心目中那可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又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所有大学的源头。这里出了27位英国首相,60位诺贝尔奖得主;从这个小城走出去的皇室成员、政治领袖、各界精英,包括克林顿、雪莱、王尔德、霍金、培根、边沁等,就更多了。 牛津有多牛,听听这句话'没有牛津就没有剑桥,没有剑桥就没有哈佛',哈哈,够牛的了吧?
牛津大学校徽的含义: 成立于12世纪的牛津大学,其校徽即为盾形(还有剑桥大学等高校,其校徽皆为盾形),校徽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上二下一),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这表明了中世纪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校徽上的王冠则昭示着大学教育的高贵与荣耀,这与英国大学培养绅士的大学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认为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 中国教育家郑晓沧也总结说:“英国的大学理想,在养成 Gentlemen,可以牛津大学为其代表”?
牛津的建立说来也有趣: 据说12世纪前,英国就木有大学,英国人都到法国等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英法两国的国王因什么事吵了一架,英王一气之下,召回在巴黎的学者。因亨利二世的一个宫殿在牛津,'海归'们便都集中到这里来做学问,这就有了牛津大学的雏形;直到1201年才有了第一位校长。 而如今牛津光学院就有36个,容纳了一万多世界各地前来的精英学子。 '津'字是渡口的意思,老早这里的泰晤士河可能很浅,牛群常涉水来去,故得'牛津'之名。
走在牛津的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人们可能会问:'这其中有多少中国大陆来的学子呢?“可以说不多,和中国泱泱十几亿人来比,真就不成比例。有资料表明,2015年才有三、四十人来就读,老早就更不会太多了。
距我们下车的不远处有一座哥特式塔形纪念碑,李导说这就是殉道者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1841年,是为缅怀克伦莫、拉提莫、和理德利三位主教而建的,他们在1555一1556年间玛丽女皇统治时期,就在这附近被吊起活活烧死。
在马路上正走着,忽然李导向马路对面一指: 瞧,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书店Blackwell !这座貌不惊人的书店据说很有声望,相传书店墙上还嵌着一块百年以上的木牌,上面写着:'没有人会来问你要什么,你想随手翻阅任何书藉请自便……不论顾客来看书或是买书,都会受到一样的欢迎。“可我进去匆忙转了一圈竟没找到。
走着走着,李导又向马路对面一指: '那就是钱钟书读书的艾克赛特学院!' 来了咱就得进去看看吧,我急忙穿过马路,院子的门虚掩着,里面很安静。想想当年19岁的钱钟书就进了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可人家国文、英文水平牛啊,要么怎么能来牛津呢?
牛津谢尔顿歌剧院是宽街上最醒目的建筑之一,据说这圆形建筑有'牛津建筑的珍宝'之说。那些'长'在剧院门围墙柱上的雕像引起许多路人的兴趣。
三转两转,我们又来到了牛津大学的神学院,神学院的门口有一尊青铜立像,导游说是这个学院的早期捐助人。
神学院的金黄色建筑实在太喜人了,不留念都不行!
神学院的边上就是牛津大学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英格兰三个版权图书馆之一。据说庞大的地下书库,总长118英里的书架上有700万本馆藏书籍,馆内现有座位可容纳2500人。而且,这里还有一条神秘的地下通道与一街之外的拉德克利夫圆楼相连。
拉德克利夫圆楼是牛津所有图书馆的标志,建造于1748年的这幢优美的巴洛克建筑,如今是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医学和科学书籍馆。
牛津也有座叹息桥,就在圆楼的不远处,有篇文章是这样介绍此桥的: '意大利的威尼斯有一座著名的叹息桥,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叹息桥上有两个小小的四方窗可以望到外面的天空,桥两端连结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当年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想必从桥上走过的死囚从小窗口最后望一眼外面的蓝天,又怎能不发出一声绝望的叹息呢。牛津在1914年。照着威尼斯的叹息桥建立了这座牛津城的叹息桥(The Bridge of Sighs),做为威尼斯叹息桥的复制品,叹息桥的功能似乎截然不同。这里连接着的是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叹息桥上有更多更大的窗户,可以轻易的看到外面的风景;下面不是水,是街道。桥顶是密封的,不管风吹雨打,学子们都可以来到桥上。据说之所以在这里建一座“叹息桥”,就是备学子们考试不佳心情不爽时到桥上叹息用的,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大发雷霆发泄不满,免得想不开憋出病来。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学生情侣偷偷跑到这里来接吻而情定一生的?我想考试前先来这里走上两回,考试后就不会发出叹息了吧?'
这时一个洋妹子走过来,端端正正地站在那桥下,像是毕业了的样子,正等着一个人过来拍照……哦,是啊,是该告别牛津叹息的日子了!
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这句话,今天我们一行人都深有感触。 再见,牛津!
本文歌曲: 牛津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