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廊工程施工方案参考(八)

 xingwenjie1978 2017-02-13

3.9 沟槽回填

综合管廊土建完成后,土方回填工作沿管廊顶及四周分层均匀回填,防止超填。顶板表面覆土时避免大力夯填,顶板及侧墙外0.5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用小型蛙式夯实机进行夯实,其余部分采用12T压路机分层进行夯实回填。对于设置在地下水地区的管廊应养护期过后立即回填,先填管廊顶土,后填四周土。管廊回填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的规定,回填土压实度不低于94%,已建好的管廊必须及时回填覆盖,严格长期暴露。

根据地勘报告,路基地下水位为0.50-5.8米,水位线起伏与地面起伏基本一致。综合管廊两侧工作面狭小,压路机无法碾压,人工夯实压实度难以达到94%,故沟槽回填按天然砂卵石考虑,管廊两侧及管廊顶部50cm以下采用连砂石回填,人工或小型打夯机夯实,50cm以上采用机械回填并压实。沟槽回填应采用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路基部分按道路设计要求回填。管廊沟槽回填质量要求:设计路面1.5m以下93%(轻型击实法),1.5m以上按道路回填密实度要求。附连砂石回填区域示意图

3.10 管廊粉刷施工

3.10.1 脚手架搭设方案

在管廊内刷白水泥浆脚手架采用工具式移动脚手架(移动门式架)。

1、搭设要求

1)为了满足吊顶现场施工要求,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安全等要求,决定部分采用移动式作业平台进行施工。移动式作业平台采用钢管连接,移动轮采用万向轮。

2)搭设所用的钢管、扣件、脚手板、万向轮等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2、搭设工艺

1)移动门式架采用两副二层门式架横向放置顶端用钢管进行连接,横杆采用4m长钢管,横杆步距0.3 m,并搭设剪刀撑,平台面满铺4m50mm厚脚手板.

2)综合管廊高度为2.2米,因此移动式作业平台不需要太高,高度控制在0.5-0.6米,具体构造见下图:

3、使用要求:

1)万向轮在架体使用时,应当关闭锁止装置,限制其移动,并搭设抛撑。

2)架体移动时,上部应没有作业人员。

3)拖动操作平台时,应设10m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现场指挥。严禁在操作平台上有人时移动。

4)禁止配电线路穿越移动门式架操作平台,或沿平台拉设。

3.10.2 涂刷白水泥浆

管廊隧道内刷白水泥,墙壁干燥后进行。

首先用砂轮打磨机将隧道内壁的砼毛刺等渣块打磨掉,然后用刷白水泥浆两遍罩面。

3.10.3 接地安装

综合管廊下部两侧外伸一定距离设贯通镀锌导线与主体边墙预埋件焊为一导电体,两侧回填前务必测定电阻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目的是确保隧道内供电系统正常运转,连续供电与操作检修人员正常安全操作。

3.10.4 综合管廊附属构筑物

本次设计综合管廊附属构筑物主要包括:防火门、投料口、支管井、风孔以及人孔等。

防火门:综合管廊内防火区的设置参照《建筑设计规范》(GB50016-2006),每个防火区长度不超过200米,每个防火区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设置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进行隔断,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两处人孔、两处机械通风口和一个卸料口。

投料口:本次设计投料口最大间距不超过400m,投料口兼顾人员出入功能,设计尺寸为B*L=0.8*6m,开孔对应检修通道,以满足管线、设备、人员的进出,投料口应高出地面0.2m

支管井:本次设计除给水管外,其他管线均为预留。设计根据控规路口考虑了管线的集中接入,设置了管线支管井,并间隔一段设置支管井,以便根据用户需要接入支管,具体位置详见综合管廊平面图。管线接入井的尺寸应考虑支管沿侧墙爬升的空间需求,接入井局部净空高度增加1.0m,在每根管接入处给水预留d300钢筋混凝土套管,电力预留9孔Ф150电力排管,通讯预留9孔Ф110通讯排管。接线井在绿线外1m处封堵,待后持续开发使用。

风孔:本次设计综合管廊不超过200m设置风孔,风孔应具备强制排风排烟功能。每个防火区设置2个风孔,风孔百叶窗底需要高出路面50cm

人孔:本次设计综合管廊不超过200m设置人孔,人孔应具备逃生、检查功能,人孔需要设置爬梯,人孔设置与风孔相对设置,人孔需高出地面20cm

检查井:位于道路车道下的井盖座采用新型三方球墨铸铁材料,要求符合国标《球墨铸铁铁件》(GB/T1348-2009)和国际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中的相关要求,车行道下采用D400,其他使用B125。位于人行道、绿化带上的井盖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要求满足建设部部颁标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211-2005)中的相关要求。同时检查井盖应有在内部使用时易于开启、在外部使用时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为防止地面水倒灌,位于绿化带的检查井要高出地面30cm,位于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检查井盖与地面齐平,并设置防水橡胶圈。

3.10.5 综合管廊附属工程

综合管廊附属工程包含消防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等。

1、消防系统

综合管廊内防火分区的设置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200米,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设置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进行火隔断,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一个紧急出入口。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主要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及配水管等多种市政管线,根据综合管廊火灾原因分析电力电缆是较容易产生火灾的对象,因此在仓内设置S型溶胶灭火系统。综合管廊200m设置一个防火分区,灭火设计密度140d/m3 。采用S型壁挂式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型号8Kg6m/个。管廊内防火门处、通风口及人孔距离较近,本次设计将此三种附属构筑物定为一组,一组内前后各设置一处,共两处手提式硫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没出设置2具,型号MF/ABC/6,充装6Kg灭火剂。

2、排水系统

综合管廊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主要是考虑收集结构渗漏水和管道维修时的防空和事故排水等。在综合管廊底板设置排水沟,并沟通排水沟将综合管廊积水汇入集水坑内,集水坑内水通过泵站排水雨水系统中,排水压力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排水沟纵向坡度随综合管廊纵向坡度,最小不得小于3‰,综合管廊内横坡为2%。

3、通风系统

本次设计综合管廊主要采用机械通风方式,通风面积结合管廊断面尺寸确定,不超过200米设置一风井,风孔能强制排风排烟。

本工程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等设计详见综合管廊电气专业设计图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