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全国人才流动的大数据显示, 去年一整年, 杭州人才净流入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甩开其他城市一大截。 他们为何而来? 看中了杭州的什么? 我们展开了一场相关的采访和调查。 春节刚过,杭州资深猎头顾问谢波峰就接到一个案子:一对东北的夫妇想从北京的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跳槽,而且指明要去非一线城市。杭州,是他们的首选。 如果放在几年前,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逃离北上广,相当于逃离梦想。但是现在,杭州正在成为年轻人造梦的地方。 在2016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高达8.9%,在全国范围遥遥领先。而多年来一直是年轻人梦想之城的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一比例分别是3.43%、2.02%和-0.69%,分列第5、9和20位。 杭州成为新的造梦的地方,除了外来人才的涌入,自身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尤其以浙大为首的高校,为杭州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首次整理!浙大人执掌近140家上市公司,300多位浙大系创业家们一路领跑!) 北京夫妻想跳槽到杭州 看中气候、房价和大把好公司 事实上,这对夫妻在北京互联网公司拿的薪水并不低。 谢波峰试着在沟通中了解他们从北京毅然来杭州工作的原因。在他们的考量中,房价是首要因素,这个还关系着未来子女就学问题;其次是南方的气候要比北方更温和;离老家的距离,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就有不少一线城市的人才想要来杭州。”对于这些人来杭的原因,谢波峰曾做过简单统计。其中,雾霾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接下来才是房价和落户政策等。 当然,他们肯来杭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杭州有他们中意的公司。”谢波峰说。 目前,杭州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除了互联网圈子第一梯队的阿里、蚂蚁金服,第二梯队的网易,以及接下来的贝贝网、蘑菇街、51信用卡、挖财等,在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才跳槽名单中,排名都很靠前。 谢波峰认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许多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首字母缩写)里出来,出手比较豪爽,在薪资和期权上不会吝啬,而且管理团队相对比较务实,这些都是自己客户看中的。 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全国第一 互联网成杭州最吸引人才行业 在多年的猎头职业生涯中,谢波峰第一次隐约感觉到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开始赶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在2015年。 今年1月底,猎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OP20的城市中,前三名被杭州、长沙、武汉包揽。其中,杭州更以8.90%的占比遥遥领先(长沙和武汉分别为4.28%和4.23%)。 猎聘网的相关负责人分析,这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省会城市,环境很宜居,雾霾少,而且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比如,杭州和武汉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发达,而长沙的娱乐传媒产业独树一帜”。 猎聘网旗下猎新传媒CEO把冉说,去年三季度,猎聘网做过另外一项关于三季度人才的统计,显示杭州人才需求占比行业分布中,互联网位居第一,占比高达56.27%,金融、房地产、电子通信、机械制造的人才需求占比依次名列第2-5名,分别为8.81%、6.61%、5.76%、5.59%。 而同一时期,杭州人才供给占比位居第一的行业,也是互联网,高达29.83%。 此外,杭州人才净流入占比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分别是互联网和消费品,占比为18.97%、-9.00%。这意味着,互联网成为杭州最吸引人才的主要行业。 大量人才和公司涌入 杭州成为新的造梦之城 冠程猎头负责人方垚说,去年,杭州的人才流入除了占大头的互联网、金融等优势行业,还带动了另外几拨人才的涌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这些产业变化都给杭州导入了大量人才”。 方垚举了制造业的例子。去年,很多浙江企业向西部或北方的重工业发达地区引进高管。杭州的薪资比这些地区高出一截,吸引人才很有势。 又比如家电行业,珠三角洲附近家电行业高管大量流入。去年,大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是从行业的标杆企业里挖来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才的涌入,也带动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些企业开始整体往杭州搬迁。 杭州美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商企业服务商。公司成立于北京,不过在第三个年头,1987年出生的CEO邹宇决定把公司搬迁至杭州。邹宇说,除了雾霾的因素,最终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阿里巴巴的总部在杭州,这里也聚集着大量电商企业。 “这些公司的搬迁,给了杭州新的人才流入。”方垚说。 而在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看来,去年,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大涨,由此带来人才溢出效应。“杭州的房价相对于一线城市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杭州在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不比一线城市差,有些甚至接近了硅谷水平”。 杭州成为硅谷帮的新阵地 今年海外人才可能会更多 在大量涌入杭州的人才里,不乏硅谷来的精英。去年,方垚特地去美国硅谷的大公司转了转,主动来打听国内公司情况的华人并不少。“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预计国际化人才大量进入杭州的效应,在今年更为明显。”郎越时说。 去年G20峰会后,杭州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已大大提升。再加上目前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等综合因素,杭州在全国范围的商务竞争力都算强的。“政府在引进人才方面也不途遗力”。 早在去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被列为该计划的重点任务。 这份计划指出,到2017年,要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和电子商务的全球影响力,力争在智慧物流、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电子政务等领域,成为全国“互联网+”先行示范区。 去年11月,杭州市出台了人才补贴新政,硕士来杭工作补贴2万元/人,博士补贴3万元/人。 可以实现人生新高度的地方,不是硅谷,也不在华尔街或者伦墩金融中心,而是在中国的杭州。 工作机会不比美国少 美国工作两年的高材女生想回杭州工作 老家在浙江绍兴的吴小姐,家境优越,父亲是知名中医。三年前,她从美国名校加州大学洛杉分校商科毕业,顺利进入一家美国大公司工作,两年后跳槽到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在很多亲朋好友看来,人生履历和外形几近完美的她,是典型的“女神”和“别人家的女儿”。 今年春节回国时,吴小姐特地委托杭州一家猎头公司的猎头,帮忙物色杭州的新工作。她说,虽然目前的工作挺理想,但毕竟家人都在浙江,且个人的婚姻大事一直是家人最操心的地方,可“现在身边能相处的中国人并不多,选择余地不大”。 这些倒还是其次的,最终让吴小姐起了来杭州工作念头的原因是:与经济相对不是很景气的美国相比,杭州的工作机会并不少。 无独有偶,杭州的小伙子孙先生也做出了类似选择。2010年开始,他在美国求学,分别拿到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金融学本科,以及美国杜兰大学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之后,他顺利进入一家美国大银行,且在当地的社会资源和关系都还不错。 不过,在事业看起来蒸蒸日上的节点,他决然跳上了回杭州的飞机。去年7月,他给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投了一份简历。“这位候选人主要看好杭州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郎越时说。 辞掉每天早晨10点上班的安稳工作 美国数据专家扎根杭州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14年的“老海龟”,这两年才被蚂蚁金服挖到杭州的资深数据挖掘专家丁国祥,他的个人经历完全可以编成段子:不想卖保险的地理博士,不是一个好数据挖掘专家。
十几年前于美国毕业后,丁国祥进入全美排名3、4位的先锋保险公司。这家公司最有名的项目,是从人们的驾驶行为中,收集开车时间、速度等具体信息,确立定价模型。他进入公司时,驾驶行为系统开始研发第二套算法。
不过,研发一开始就遇到了当头一棒。在一代算法研究时,美国人出于隐私忧虑不愿安装GPS,可用来实验的数据量并不大。但到二代算法研发时,人们已越来越习惯用GPS,设备价格便宜,这导致能够收集到的信息飞速增加。问题就来了:一辆车,每天开1000秒,每1秒就形成一个数据点……几十万辆车开起来,数据量很快就突破10亿条。但是,要完成统计方面的模拟,100万辆车的数据都是不够的,至少要四五千万辆车的数据来建模——按这个数据生产速度,原来的仓库根本没法存储,“爆仓”了。
那时,大数据概念离这群工程师还很远。研发团队卡在存储问题上,只能去找供应商,对方说,可以花150万美元升级系统,但升级之后能支撑几天,不好说。
最后,丁国祥决定自己动手,搭了一个小工作栈,按天切分数据,运行得不错。“那再多搭几台机器就好了呀”——为推进这个朴素的想法,工作小组继续掘进,他们打算多买几台机器试试。接下来,为几台机器的费用,工程师们跟公司IT谈判了三四个月,最后公司同意,花8万元买8台机器。
大数据工作的基础,就在这简陋而有效的办法中,从无到有地建了起来。8台机器到位后,把原来Oracle(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要花150万元解决的积存数据量,在4天内全部处理完。它不仅成功支持了二代算法的研究,之后又一直运行了好多年。丁国祥说,现在那些数据,价值早已不菲。
不久之后,丁国祥扭身去了别的保险公司。从气象、卫星、土壤、飓风、层高等数据分析房屋风险,再从社区、街区、街道到居民的教育水平,搭建整套的房屋险定价模型;从定价模型到价格优化、客户弹性分析,客户生命周期……
在美国待了14年,丁国祥已很难遇到挑战。他几乎到了职业天花板的顶端,生活稳定而悠闲,做一份朝九晚五,实际上每天都可以早晨十点去上班的工作,他的状态是“平”的。“也许偶尔有一点涟漪”,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直到有一天,一家中国公司蚂蚁金服找上门来,给他提供了一片全新的空间。“什么保单保险、扶老人险,都是从没听说过的。”丁国祥说,在这家公司,他又重新看见了更刺激的世界:海量的数据为新算法、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优质土壤;美国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如中国,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口碑外卖等现实,都是把美国“甩了几条街”的新场景;公司里人才济济,同一个团队里就有很好的机器学习专家,可以随时勾兑。 硅谷帮回国引发第二波海归回国潮 很多人回国的第一站是杭州
杭州名驹猎头负责人沈敏跃说,虽然以前也有海归来打听和物色工作,但大多数是从杭州本地出去的留学生,即将毕业工作还没着落的。不过,从去年开始,本身已在国外有长期工作经验的海归,开始出现在公司的简历库里。“这个春节,像吴小姐这样直接或者委托朋友前来打听的,已经遇到了好几个”。 在沈敏跃的人才库里,除了这些海归背景的人才,老外简历也时有出现。这让做了十多年猎头的沈敏跃意识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大量进入杭州,除了专业技能,今后在招聘猎头时,英语水平也将成为一个考量因素。 “事实上,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金融公司纷纷到华尔街抄底人才后,第二波海归回国潮。”杭州一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说。
从2014年开始,国内移动互联网及创业开始井喷,国内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产品、场景等开始有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态势。特别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首字母缩写)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业务场景,以及用户数量开始遍布全球。比如在技术能力上,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开始打破it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
“加上这两年资本神话和创业神话的加持,为海外互联网华人精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这些纷纷上市,或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不断创下新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及估值不断创造神话的创业机会,为核心员工提供的薪资体系,开始和硅谷科技公司接轨:现金+股票/期权,这样的待遇开始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那些在资本市场上被狂热追逐的明星互联网公司,对于海归精英专才,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蚂蚁金服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回国前是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他曾说过一句在阿里海归圈中广为流传的话:回国是为了想成就自己人生新的高,这样的可能性,已经不是在硅谷,不是在华尔街,不是在伦敦金融中心,而是在中国的杭州。 本文转自:杭州硅谷小报 ID: hzguigux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