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卢梭说: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为何不要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到12岁才开始抽象思维能力真正发展起来,之前都是情绪和感受在起主导作用。 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经历过才最能记忆深刻。小米2岁多时,对家里的电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任凭我们怎么解释有多危险都无济于事。总是越是想要制止她,她越想要拿手指伸进去玩。 严妈想道理说不通,干脆让她体验一下,我找出了青蛙造型的迷你随身小电扇,上面两片软软的叶子转起来的时候,即使刮到手有点疼但不至于出血什么的,所以就把小米喊到面前,让她伸手去感受一下电扇转起来的“威力”,她手指去打了一下,我问她疼不疼,她说疼的!我告诉她大电扇还要厉害,会出血,手指会被砍掉,更疼。于是她再也不想去碰电扇了。 卢梭指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已提醒存世百年,可这三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最习惯、运用最纯熟的模式。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光说不练,这不仅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更加厌烦。把“讲道理”当成教育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但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体验感知入手,调动孩子去思考,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用行动引导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遇到问题,先是循循善诱讲道理——不听,开始批评指责——再不听,就会动用武力解决……所谓家庭教育三部曲。 孩子为什么不听家长讲道理呢,因孩子认为家长讲的道理只是针对自己的紧箍咒,而对大人是毫无约束力的。 思想家卢梭还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其实是会用另一种语言的,那就是自己的行动和成绩。 共情理解孩子,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或称换位思考、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不讲大道理,多给具体方法:孩子学习遇到了问题,讲大道理有用吗?没用。既然没用,家长还总是去充当“事后诸葛亮”还有什么意义?孩子学习遇到了问题,最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对他的学习毫无帮助的大道理。和孩子站到一条战线上为解决孩子的学习困境而一起努力,这就会让孩子在感受到家长对他信任的同时,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有着家长的爱和信任,孩子也就能够轻松、快乐地去学习了。多帮孩子分析他面临的具体难点,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和孩子一起面对! 先释放孩子情绪:家长讲道理适得其反,往往是因为讲的态度、方法有问题。在处理情与理的问题上,孩子更需要先情后理。也就是,先要把情绪调整好,才能接受那些大道理。讲道理的前提是:孩子情绪稳定正常,有清晰的判断力。这样来看,如何调整孩子的情绪就变成了讲道理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比如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想妈妈用什么办法让你安静下来?(平时可以准备一个长长的单子,列出来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办法,供孩子选择)” 多用绘本故事引导:现在有很多绘本故事,都是有卡通人物形象,还会有各种故事演绎,有很多内容是很不错的安全、礼仪、情绪等方面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孩子通过这些小故事,很容易角色代入,去理解这些故事背后传递的道理。家长与其喋喋不休象唐僧一样,不如让孩子读绘本来的更轻松自在。 我们要做智慧的家长,爱心在左,方法在右。
视频时长2分29秒,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 严妈说 我们为何总想给孩子讲大道理,其实还是我们懒! 欢迎来稿:hezuo@hiyanma.com 严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