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曝光补偿的设置前,我们要简单的对相机自动测光进行一个科普,毕竟在相机自动测光的范畴内,我们才会去设置曝光补偿。在摄影界,成熟的测光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反射式测光和入射式测光,当下大部分数码相机采用的就是反射式测光。数码相机测光的原理是相机会捕捉光线照射到被摄体上,之后被反射进入镜头,最终落在测光元器件上的光线。反射式测光会计算被摄体的反光率,根据中灰度原理将照片生成为等明暗度的影调。但是根据中灰度原理,遇到大片白色或者大片黑色的场合下,相机自动测光仍然会将白色还原为白灰色,将黑色还原为黑灰色。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相机自动测算出的曝光参数进行正负补偿设置。
在用光圈优先或者快门优先模式拍照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相机自动计算出的曝光参数和我们的意图不符的情况。
例如拍摄雪景时,大片的雪景总是比实际的画面要灰暗,拍摄夜景霓虹时,相机自动计算的曝光会导致夜景过于明亮。又或者拍摄人像时,曝光正常的照片不如稍微过曝一点的照片人像肤色更为亮白。以上遇到的情况,都可以应用“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法则。
遇亮加曝光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拍摄大片的雪景,由于中性灰的原理,大片白色的雪景无法通过自动计算的曝光进行准确的还原,这张照片增加了1.3 挡的曝光才获得了准确的雪景明度还原。同时,让我们来看一看没有增加曝光时的照片明暗影调效果。自动曝光拍摄出的雪景照片经常灰扑扑的,相机自动测光是“罪魁祸首”,按照场景的实际情况,对雪景照片进行 1 挡到 2 挡的正补偿,应当就会获得明暗度正确的雪景照片。
正常曝光的冰川雪山是不是有些灰暗发蒙?这就是数码相机自动测光对于灰度的还原,需要我们对曝光进行正补偿设置来获得准确的画面表现。
在夜景的拍摄中,由于大部分的物体和天空背景较暗,相机的自动测光经常会将画面计算得过于明亮,这种情况下减曝光设置符合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法则。如果完全按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参数来拍摄,画面中的亮部??月亮、灯光就会过曝毫无细节,同时也没有了夜晚静谧的氛围。
可以看出,没有减曝光设置的照片中白色的蛋糕已经过曝,毫无细节表现,减一挡曝光操作,让白色的蛋糕明度还原准确,画面中的金属物体质感表现也更加出色。
除了画面的明暗,画面中的色彩表现也深深受着曝光的影响,当我们拍摄有天空的画面时,如果主体欠曝,是否发现天空更蓝?当我们拍摄有绿叶的照片时,是否发现过曝几档,树叶更加翠绿鲜艳?
可以看到,欠曝的照片中,红色的整体饱和度更高,而正常曝光的照片红色“发灰”。 在自动测光的基础上,红色往往是不够鲜艳的,如果想要刻意表现高饱和度的红色物体,可以根据测光值欠曝 1 至 0.5 挡。
绿色对曝光值的高低也非常敏感,稍微过曝一些,绿色就会变得翠绿、鲜绿,而如果欠曝,绿色就发色非常沉闷,变得墨绿。
数码相机拥有很高的宽容度,但是即便是后期有-3EV的空间,往往也会出现过曝区域的信息无法恢复,因此在前期欠曝 1 挡左右,可以让天空保留更多的蓝色,在后期时的调整的余地更大。
人像摄影时,比相机自动计算出的曝光参数再稍微过曝一些,会让人像的肤色更白皙一些,虽然并不是最准确的曝光参数,但是会更凸显拍摄者的意图和增强画面效果。
天空和雪景都属于大片白色被摄体,相机自动测光计算出的曝光参数会让拍摄出的照片过于晦暗,因此在拍摄雪景和天空这样的场景时,要主观地对曝光进行正补偿。
夜景拍摄时会遇到照明不够明亮的情况,只有部分点光源的明亮度足够,大片的背景已经非常黑暗,这时候自动曝光经常会拍出来过于明亮的照片,如同白昼。因此如果发现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有过曝的问题,就要应用“白加黑减”中的黑减法则处理,减少曝光补偿,得到肉眼所见的效果。
同样,除了有灯光的城市夜景外,其他情况下的夜晚为了突出红色的火烧云或晚霞, 适当的减少曝光也是非常重要的设置。
剪影照片中往往主要被摄体都是黑色的,不包含细节,只有外形和轮廓。这样的画面肯定不会被相机自动测光所容忍,因为自动测光一定会得到明暗度协调的灰度,所以想要得到美丽的剪影画面,要主观地进行减少曝光操作。
索尼 A7 系列在机身菜单内提供 5EV 至 -5EV 的曝光补偿调整,可以通过 MENU 进入拍摄菜单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 FN 按键进入快速选择界面,对曝光补偿进行调整。 另外,A7系列全画幅数码相机在机顶右侧设置了 3EV 至 -3EV 的曝光补偿拨盘,可以在上下 6 挡曝光补偿范围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曝光补偿操作。
曝光补偿是自动曝光模式中非常实用的一个功能,除了要铭记“白加黑减”法则外,在实际拍摄中还要看现场的光线情况、被摄体色调还原情况,再决定曝光参数,以得到符合自己拍摄意图的准确曝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