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茹

 智者美鉴 2017-02-13

茹 | 来源与演变

源流一: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时郁久闾氏建立柔然国,称受罗部真可汗。柔然国也称做蠕蠕、茹茹,源出东胡,为游牧部落,常居于阴山一带。西魏时,柔然部族为突厥所破,遂并如突厥,其部族后人多以族名茹茹为姓。一部分入中原后,以茹为氏,称茹氏。


源流二:出自如姓。汉代有如淳,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


源流三:出自鲜卑族。南北朝时,后魏时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后改为茹姓。


源流四:源于职业,出自古代茹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茹人,亦称茹者,是古代城池之间的一种职业人官称,受领官家俸禄,但无官职,也就是专门收拾和处理生活垃圾的职业人。其职责是在每日寅时末刻前(凌晨5:00),将城镇中的垃圾收集并运出城外,进行分类处理。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吏如京使,属于以官职称谓加笔为氏。如京使,亦称如京吏,是秦朝末期特有的官称,没有具体职务,是由功勋武将、武臣迁转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官称,也就是武职散官之称。朝廷视需要之时,从其中选拔任之。由于其皆在京城待命,等待朝廷随时召唤使用,因此称为“如京使”。因此,即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如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如氏、京氏等。


源流六:源于古氐族,出自唐朝时期白马氐羌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四川省阿坝地区的茂县、汶川县、平武县一带,聚居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通常称为“白马藏族”。


源流七:茹姓为柔然(又称蠕蠕)汉化后的姓氏。《通志·氏族略·外国大姓》载,蠕蠕入中国为茹氏。又云:“茹茹,其先蠕蠕类,为突厥所破,归中国。”


源流八:出自杨姓。《周书》载,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其后代有支改为单姓茹。

茹 | 宗族先贤

茹法珍:南齐时东昏侯的宠臣,与梅虫儿一起,误国弄事,最后被萧衍斩首。


茹法亮:(435—498),南朝齐权臣。吴兴武康人。宋大明中初为小吏。孝武末年,出家为道人。明帝初为兖州典签,累官至齐高帝冠军府行参军。元徽初,除殿中将军,为晋王熙郢州典签。齐高帝建元初,除奉朝请,补东宫通事舍人。永明元年(484),除龙骧将军。永明二年,封望蔡县男,食邑三百户,转给事中,羽林监。七年除临淮太守,转竟陵王司徒中兵参军,巴东王子响于荆州杀僚佐,上使法亮宣旨,慰劳安扶。高宗即位,建武旧人鲜有存者,法亮以主署文事,故不见疑,位任如故。永泰元年,王敬则事平,法亮复受敕宣慰,出为大司农,卒官。


茹皓:北魏文帝的著名冠军将军,他不但武艺高强,还知书识礼,聪敏而待人谦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参与国家大政,又能折节下人。


茹瞻:字孝博,北齐时东安人。南州举秀才,历官侍郎。清朗刚直而见称。据说,当他举秀才之时,皇帝就亲口说过:“今日之选,不可无茹生”的话,可见茹瞻的才华,卒于侍御史。


茹让之:南北朝时北魏人,曾任兖州阳平太守。


茹汝升:唐朝水利家。


茹孝标:宋朝官员,宋代天圣进士。负气节,好学不倦,以都员外郎出知江州,有治声。


茹洪:明朝大画家和大书法家。他因为楷书写得好,名气传到京城,王公贵族都收藏他的墨宝,他于是进京,写字作画。他善于画山石竹木,并且因为受古车的薰陶,作画气韵高古,名重一时。


茹瑺:明代兵部尚书。建文帝时奉诏至龙潭见燕王朱棣议和。后明成祖即位,封为忠诚伯。


茹连:明朝官员,曾任长沙知府、刑部员外郎。


茹太素:明朝官员,曾任户部尚书。


茹棻:清代乾隆状元。官至兵部尚书,有诗集。


茹敦和:清朝进士、学者。

茹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