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氏,“姓启王裔.望出西河”

 jianfuzi 2017-02-13
卓氏,“姓启王裔.望出西河”
(寻根溯源)此文章供参考
姓启王裔;
战国时期,楚国楚威王芈熊商,有二子,长子芈熊槐、继承楚国第四十任王位,谥号楚怀王,(在位:公元前三二八年-前二九九年)、次子公子卓(熊卓)为大将,(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后升为大司马)。
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最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楚怀王陛下左有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优秀外交家左徒三闾大夫芈屈原、右有智勇双全的軍事指揮家公子卓,他们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但楚怀王贪令智昏,任用嫉贤害能的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芈屈原及公子卓。楚怀王更是刚愎自用,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屡遭失败。并放逐屈原迫走公子卓,造成楚国国力日衰没落。至使自己最后囚死于秦国,终致楚竟为秦所灭。
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将屈原放逐于汉北。公子卓为此力谏不纳。为避靳尚之害,避免重映祖上楚平王兄弟宫廷政变悲剧。公子卓隐入赵国,再由赵辗转到魏国,魏国给逃亡的公子卓安置在当时被魏人看来极为边远的西河郡隐居(今山西省汾阳地方)。公子卓隐居西河后,为远离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斗争,他以字为姓(卓)、以国为名(滑)---卓滑。(滑国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内,流经其古国都的一条小河今叫滑城河。春秋时期,滑国本是与周天子同为姬姓,并封为伯爵的国家。公元前627年被秦所灭)。
楚怀王失去文武将才,时时感到绪侯纷争危机四伏,更何况秦国对楚国虎视眈眈。公元前316年巴国与蜀国发生战争,巴国告急求救于楚国。楚怀王不得不屈求隐居西河的胞弟卓滑出山。忧国忧民的卓滑念在祖先份上,披甲上阵指挥楚师御蜀救巴。
典籍《战国策·楚策》中记载,“卓,楚大夫卓滑之后。”《战国策》是西汉的刘向按照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记载的100多年历史典籍而编著,共33卷,约12万字。其中有《战国策.楚策四》共有十三篇,其中第五章〈齐明说卓滑以伐秦〉原文;齐明说卓滑以伐秦,滑不听也。齐明谓卓滑曰:“明之来也,为樗里疾卜交也。明说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说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辞以报樗里子矣。”卓滑因重之。
文翻译;
公元前309年齐明自韩国至楚,游说楚国大夫卓滑去进攻秦国,卓滑不同意。齐明对卓滑说:“我来到楚国,是为了给樗里疾探听各国与韩国的关系如何。我劝楚大夫进攻秦国,他们都接受我的意见。唯独您不接受,我有话可以报告樗里疾了。”卓滑因此而看重齐明。不过,卓滑是个慎重处事之人,並沒有听从齐明的建议。
成者为王败者寇,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永远是胜利者对自己伟绩的夸耀和对对手的歪曲诋毁。更何况秦始皇要以《秦史》统一天下思想而焚书坑儒,司马迁之战国各国史籍也被秦国付之一炬,多少典籍遭到没顶之灾。自春秋至战国楚国八百余年雄图霸业的史实被遗落在历史尘埃中。
2010 年 10 月 6日湖北严仓古墓文物二千多年后重见天日,这本身就是一个时空坐标。其车马坑出土的车罩跸伞(又叫华盖),“鸣金”铜铙,四马指挥战车,及出土文献断定墓的主人为2300多年前楚国军事指挥家大司马卓滑。(大司马之职相当于现代三军总司令或国防部长)。并从出土的残缺竹简确定卓滑因病而寿终。
以下是根据出土文献整理出的卓滑年表:
  公元前316年初即寅月、卯月楚大将卓滑率楚师救巴,以抵御蜀的攻击。(包山竹简表明,楚也曾出兵救巴)。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令卓滑使赵,请伐齐存燕。
  公元前311年——受王令赴越。
  公元前309年——“齐明说卓滑以伐秦,滑不听也。”
  公元前306年——楚灭越。
历史上楚国曾三次灭越;战国早期,楚悼王晚年任用吴起变法,南收吴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复强大。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杀越王无强,占领吴故地。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是宜阳战后秦武王死,秦国发生内乱。楚怀王乘秦国无暇对楚用兵之际,利用越国内部不稳定的机会,楚怀王派大司马卓滑率军攻越。楚军首先攻占原吴国统治的地区,尔后,继续向越进攻,占领越国全部领土,杀越王无疆,灭越,改越地为江东郡。卓滑实现了楚国灭越宿望。
卓滑在楚国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之人。卓滑最活跃于楚怀王中期(约公元前316年—公元前309年)。卓滑最终官至大司马,位高权重。卓滑对于楚国作出了较大贡献的是;伐齐救燕,再者是替楚国征服了长江中下游的古吴越之地,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并在当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为吴越一带后世开发奠定了基础。卓滑不僅是楚國軍事指揮家,外交家,也是卓氏家族有史可查的第一始祖。湖北省图书馆将卓滑列为荆楚历史名人录。
望出西河;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注明,卓氏望出西河。但自夏王朝至漢朝时期,冠以“西河”的地名有很多。考证卓氏之望的“西河”地理位置时,参照了当年楚怀王熊槐放逐了屈原,因此“公子卓力谏不纳,遂避乱入赵,再由赵入魏。魏以西河郡安置,隐居西河之后公子卓“以字为姓以国为名”(滑国)---卓滑。这段历史记载中所指的“西河郡”,当时是战国时期由魏国初置的西河郡。其地域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一带,治所在今山西汾阳。那么大体可以确定:魏国初置的西河郡在今黄河一带,符合历史上“郡始于边地”的记载,而魏国给逃亡的楚王弟封个边地小郡是完全合理的,同时,今山西汾阳在地理位置上也符合史料的记载,即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的边缘地域。由此推断,卓氏的真正发祥地“西河”,应当在今山西省汾阳市一带。
另据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记载;‘化蛟卓氏.西河郡,今山西汾州府永宁州。卓懋之子钧旧居福州城东依仁坊,自宋时迁韩阳化蚊至元丰二年钧授国子西门助教’。
卓氏一族主要出于战国时期楚王室家族。当时楚都城在郢(今湖北沙市、枝江之间),楚国实力在今湖北长江、汉水一带。但卓氏后人却尊魏国时之“西河”为祖庭!显然是因为卓氏先人卓滑为避难辗转入魏国,驻留封地西河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