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画家笔下的《西厢记》:愿有情人终生眷属!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2-13

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导语:


《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连环画家,其中女性不多。

而以一部《西厢记》

被誉为大师的女画家,

仅王叔晖一人。



崔莺莺清丽文秀、脉脉情深,红娘机敏善良、情趣盎然,张生痴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勾勒出传神的形态、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出来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活现于画中。


1、初遇:唐朝贞元年间,崔相国死后,他的妻子崔氏、女儿莺莺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书生张君瑞前往长安应举,路过普救寺,遇见了莺莺和使女红娘,他见莺莺貌美,便对她产生了爱意。



2、借厢 :自见过莺莺之后,张生决定在寺里住下,寻找机会与她机见。于是他到方丈,恳求长老在寺里租一间房子暂住,以便安静的温习经史,长老答应把西厢一间房子租给他。 


3、闹斎:张生出了方丈,正好遇着红娘,寒暄过后便告诉她:“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三岁,还未曾娶妻,但不知你家小姐有没有许配人家……”红娘不待他说完,抢白了他几句,转身就走。


4、和诗:晚上,莺莺像平日一样,和红娘到花园里去烧香,张生见了,随口吟了一首诗,想以此打动莺莺,莺莺听罢连连称赞好诗,随口轻声和道:“兰闺深寂寞,无诗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


5、匪惊:不久,武将孙飞虎听说莺莺美丽,带领五千人来劫,全寺惊恐,崔夫人无奈,说若有能退贼者,不论何人都把莺莺配他为妻,张生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解了普救培寺之围。


6、邀宴:崔夫人心中大喜,让张生搬到院里书房居住。次日,她又让红娘去请张生前来赴宴,张生以为是老夫人给他和莺莺定聘,心中好不激动。


7、赖婚:宴席上,老夫人却突然变卦,要莺莺与张生兄妹相称,张生一听此言,好像迎头浇了一瓢凉水,大吃一惊,莺莺对母亲的决定,也深表不满。


8、听琴:从此,张生万念俱灰,每到夜晚便在窗前弹琴解闷,他弹奏当年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凤求凰”的曲子,口中还说道:“夫人忘恩还罢了,只是小姐不该负我啊!”莺莺在窗外听了,禁不住流下泪来。


9、传简:张生因此而致病,莺莺便叫红娘去探望,张生以信笺相托,莺莺回信,在诗里暗示张生,要他今晚到花园里去与她相会。


10、赴约:红娘心想,莺莺当着她面假惺惺,信里却约张生相会;她故意不说破,要看莺莺到时候怎样瞒她。这天晚上,她照常与莺莺来到花园烧香,却见张生从墙上跳了下来。


11、赖简:不料,莺莺因为没有把红娘支开,临时又变了卦,她责备张生道:“张生,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来此做什么,先生救命之恩,自当报答,只是现在既为兄妹,怎么又生此念?”


12、卧病:张生经不起这场折磨,从次日起就病得不能下床了。


13、问病 :莺莺担心张生的病,又写了一张信笺,让红娘送给张生,张生看罢信笺,竟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小姐这信笺说的是夫人没睡,怕的是红娘不稳,红娘问是怎么回事,张生告诉她,莺莺今晚亲自到书房看望他。


14、佳期:晚上,张生听得敲门声,忙把门打开,只见红娘把莺莺轻轻推了进来,这对情人经历了多少波折和相思的苦恼,终于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樊笼,结为百年之好。


15、拷红:日久之后,崔夫人得知,拷问红娘,红娘只得把真实情况全盘讲出,并数责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崔夫人理屈词穷,只好应允他们成为夫妻,但又提出新的条件,即张生必须去长安赶考,得了官才能回来娶莺莺为妻。


16、饯别:张生被迫无奈,前往长安应试,莺莺与张生相对流泪,千叮咛,万嘱咐。一个要他一路上鞍马秋风好护持,一个要她在寂寞深闺中好好珍重。后来张生中了状元,终与莺莺结为美满夫妻。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