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州窑遗址考古: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江淮制瓷中心

 洁洁赢 2017-02-13

  寿州窑遗址碑

  寿州窑复原图

  说到我国著名的窑址,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唐代河北的邢窑、四川的邛窑、宋代浙江的越窑以及金元时期河南钧窑等。但在安徽省淮南,却有唐代七大瓷窑之一的寿州窑。寿州窑还是安徽省发现最早的窑址,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皖北盛产煤矿的淮南,为何也有过瓷窑,还曾经十分辉煌?

  散落于田间的窑具

  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西北1.5公里处, “这里是松树林窑址,是寿州窑遗址现存中保存最好的一处窑址。”在淮南市博物馆刘继武副馆长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了这块刻写着“寿州窑窑址”字样的石碑,而石碑周围已经被一些居民的房屋所环绕。

  刘继武告诉我们,寿州窑在历史上是从南朝开始就有了烧制瓷器的历史,一直绵延不断,直到唐末,渐渐停止了烧制。“这里分布的都是一些民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精品并不多,主要面向普通居民使用。”

  踏着田间疯长的蔓草,在一处田埂上,堆积着一垄垄碎瓷和到处散落的窑具,我们拨弄一些发现,这里已没有一块成型的瓷器,几乎都是碎片,“这些都是附近农民犁田时翻出来堆弃到这里的。”刘继武说,寿州窑1960年发现后,经过多次调查,判断这里出土的大部分瓷器及碎片均为当初烧制时的废品,所以也很难找到比较成型的正品瓷器。

  在现场,我们找到了几片稍微有些光泽度的发黄的瓷碗碎片,从外形上看,有些图案清晰可见,有些则是粗糙不堪,很难想象这些瓷器能够使用。

  “这里只是寿州窑遗址的一部分,附近还有其他几处窑址。”顺着刘继武手指的方向,我们发现远处几处貌似土包的地方,也有一垄一垄的碎瓷堆。淮南寿州窑地处北方,大部分的窑口都属于馒头窑,与南方一些窑口的长龙窑有着一定的区别。

  寿州窑地处淮南,为何不叫淮南窑?而地处皖北平原的淮南为何也能出土瓷器?

  寿州窑曾经的辉煌

  寿州窑遗址主要分布于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因唐代的窑场多以州命名,而上窑镇一带在唐代为寿州所辖,故其窑口统称寿州窑,以其瓷色黄见称于世。唐代陆羽《茶经》说:“寿州瓷色黄,茶色紫。”

  史料载,从上窑、三座窑、徐家圩以及相邻的凤阳县武店灵泉寺等地发现的十余处窑场;从隋代窑址管咀孜,唐代窑址马家岗、余家沟、松树林和东小湾,这一片形成了约4公里长的大型窑场。“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导致了人们迁徙频繁,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位居当时主要运输通道淮河岸边的上窑地区,由于具备了瓷土、燃料、运输等条件,加上大量北方手工业者南下,在南北朝中晚期便开始烧制瓷器。因而,寿州窑早期产品具有浓郁的北方风格。自南北朝晚期至隋唐,有400年的历史。”刘继武说。

  据了解,当时北方以白瓷,南方以青瓷著名,位居我国南北方窑系之间的寿州窑虽属青瓷系统,但寿州窑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其在烧制技术、瓷器造型、釉色等方面兼具南北方特点,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釉系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以其喜人的黄釉称誉天下。

  “可别小看了寿州窑的产品,它可是南北方陶瓷文化兼容的代表,对当时江淮地区的窑口,甚至河北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陕西铜川窑、山西浑源窑以及安徽繁昌窑都有较大影响。这可能也是补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主要原因。”刘继武说。

  既然寿州窑有如此的地位和辉煌,是唐代著名的窑口,同时也是安徽省发现最早的窑址,然而为何辉煌了400年的烧制瓷器之后却渐渐停滞了呢?

  燃料缺失是衰落的原因?

  对此,淮南地区文物研究专家、淮南博物馆馆长沈汗青认为,燃料不足是寿州窑衰落的主要原因。

  沈馆长介绍说,古代窑业的兴起需要三个客观条件:即瓷土、燃料和运输通道。瓷土是基本要素,而淮南市上窑镇自上窑山向西到八公山均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矿石,作为瓷器主要运输工具的淮河也流经淮南。

  应该说,原料和运输工具都没有问题。“烧制用的燃料是问题。”沈汗青说,寿州窑自创烧以来,依靠的是淮南地区沿淮河走向丘陵地貌的丰富植被。这一地区除了上窑镇大小山峦30多座和八公山地区密集的山峦外,整个丘陵是以线状分布的,山体土层很是单薄,一旦植被遭到毁坏,很难恢复。

  据史料记载,两千年前的舜耕山、八公山和上窑山的植被是非常茂密的。20世纪70年代末在淮南市杨公镇发掘了战国中型楚国墓葬,出土的木椁使用的木料是上述山系特有的青红灌木,而今日从八公山到上窑山已经很难寻觅成才的树木了。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是因寿州窑烧制耗尽了淮南地区的植被,最终反过来导致了寿州窑不得不停止窑业的生产呢?沈馆长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