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网小编给你讲解五台山寺庙分类

 雨神2014 2017-02-13

云网小编给你讲解五台山寺庙分类

2017-02-08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庙为单位。寺庙分青庙、黄庙。

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故称“青衣僧”。男性僧侣称“沙弥”、“比丘”、“沙门”、“和尚”,女性僧人称“沙弥尼”、“比丘尼”、“尼姑”、“尼”。青庙僧尼遵守汉地佛教清规戒律,学习汉文佛教经典,饮食完全清素。

青庙中,又有子孙庙、十方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为子孙庙。据1984年统计,五台山有子孙庙16处,即显通寺、塔院寺、南山寺、金阁寺、龙泉寺、圆照寺、广宗寺、殊像寺、普化寺、万佛阁、黛螺顶、千佛洞、观海寺、佛光寺、尊胜寺、万佛洞。子孙庙最高领导为方丈,或住持。方丈之职,论资排辈,由长辈担任。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僧人亦称游僧,一生以参禅、游访为业。十方庙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无论何时,何处来的僧人,只要有传法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就可担任住持。一般一年选举一次。有威望者可连选连任。十方庙最高领导亦为方丈。历史上,五台山十方庙有碧山寺、古佛寺、望海寺、普济寺、法雷寺、灵应寺、演教寺等7处,其中以碧山寺最为著名,又称广济茅蓬。

“文化大革命”中,五台山寺庙遭到破坏,僧尼被遣送回乡。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僧尼陆续回山。为了寺院管理方便,部分寺庙住持由佛教协会与宗教管理部门协商指派,有的亦常有调动。所以,子孙庙家传制执行不那么严密。但各寺方丈仍实行以师收徒的办法,代代相传。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明朝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为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五台山罗喉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青衣僧随之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喇嘛僧人穿红、黄色僧衣,故称黄衣僧。五台山黄庙皆属宗喀巴所创格鲁派,僧尼以藏、蒙族为主。男性称“格隆”、“喇嘛”,女性称“格隆玛”、“喇嘛尼”。黄庙僧入主要学习藏文佛教经典,遵守黄教清规戒律,按格鲁派仪规修行。喇嘛亦不许娶妻,但可吸烟、食肉。黄庙因由青庙子孙庙转化而来,内部组织亦为家传师徒性质。寺内职事,仍以住持为主,以下仍设知客、维那、库头等,各负其责。

2000年,五台山有黄庙7处,即菩萨顶、罗喉寺、广仁寺、万佛阁寺、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其余均为青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