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中市图书馆本土作家作品推荐-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书山有路gwj 2017-02-13

乡愁里面,藏着穿山越海的爱

文丨李汉荣


在离我们村不到半里路的田野里,有一个地方,叫谢家桥。桥,只是一个小石桥,两块长条方石,搭在溪沟上,长不足一米,一步就可走过。从田野里弯弯绕绕流过的无名溪水和这片无名田野,因为有了这小小石桥,也都有了姓名:谢家桥。

小时候,谢家桥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家里谁头痛发烧了,大人就喊我们:娃们,去吧,到谢家桥溪沟边采些灯芯草、麦冬,熬点汤药喝;放学了,我和小伙伴就到谢家桥的田埂采猪草,也在溪流里玩放纸船的游戏。

三四月里,谢家桥一带的数百亩油菜花开了,金黄的一大片看不到边,那是我们小时候看见的很大的金色海洋, 我们钻进钻出在海里捉迷藏,蜜蜂满身披黄,我们也满身披黄,区别只是我们不会酿蜜,我们酿造单纯的快乐。


逢年过节,是拜年访亲的时候,我们到谢家桥迎接上门的亲戚,亲戚们离开时,我们随大人送行,也是送到谢家桥。常言说,送客送到村口上,送客送到大路上,送客送到桥头上,才算合礼数,有情义。那时心里就想, 要是没这个谢家桥,那我们送亲戚该送到哪里才合适呢?送到村头,我们家本来就在村头,那等于没送; 送到大路上,那时乡间的路都是小路,公路离我们村有三四里路远,再说亲戚又住在与公路相反的地方。多亏了这小小的谢家桥,不说别的,就说迎客送客,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地点,一个有情有礼的地点。


谢家桥,原本既不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也不是一片田野的名字,只是一座小小石桥的名字。在广袤原野上, 为一个一步即可走过的小桥起一个名字,而且这一叫就叫了几百年。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吗?

后来我才知道,离那个小小石桥不远的那户人家, 姓谢,祖上是旧时乡间秀才,酷爱读经吟诗,还开办私塾,收徒传道,虽非大户望族,却肯济世助人,行善无数,在方圆数十里的村野溪壑,修大小石桥、木桥数十座, 方便众人,从不留名刻姓。百姓为了感念谢家恩德,就将他家附近这座原本无名的小小石桥,叫作“ 谢家桥”。


这一叫,就叫了数百年,把这条溪流叫成了谢家桥, 把这片原野叫成了谢家桥,甚至把天上的月亮也叫成了谢家桥的月亮,记得那时过中秋节,我们在村口看月亮,月亮升到谢家桥一带的原野正中,大人小孩儿们就望着月亮说:快看,谢家桥的月亮好圆,谢家桥的月亮好亮。

谢家一直单家独户住在谢家桥附近的原野。我上中学时天天从谢家桥路过,每一次路过,就要望一眼那座朴素安静的房子,青瓦,白墙,房前屋后栽着椿树、榆树、柳树,山墙旁一丛青翠的竹子,于微风里静静摇曳,摇出了一种田园幽思。偶尔有狗叫,也似乎比别的狗叫声显得温和,却从未见到那狗是黑是白。春日,菜园里,篱笆前,绿树间,杏花、桃花、李花,一起开了,

红白掩映于青绿,让人眼睛一亮,心境缤纷。

可是,我却从没有走到谢家屋门前或房檐下,去仔细看看。他们家的人,我也没有正面看见过,只隐约见过他们走在屋后田野小路上的背影。

后来,我见过谢家的一位大姑娘,高挑个儿,苗条端庄,留着两条齐腰的长辫子。走路步子轻轻的,像有一股微风在暗暗吹送着似的。我见到她不久,她就出嫁了。

前些年,我回老家,谢家早已搬走了。那座房子也不见了。

那条溪流早没了,桥也没了。                    

我问村里的年轻人:谢家桥那家人搬哪里去了?

年轻人问:哪里是谢家桥?我们这里没有谢家桥。

谢家桥,谢家桥,世上从此再没有了这个地方了吗?

可是,我心里有个谢家桥。

我还记得那清清溪流,那小小石桥,我还记得谢家那位姑娘,她的名字叫:谢云仙。


——选自《副刊文丛·家园与乡愁》





《家园与乡愁

一条能随时返回故乡的秘密小路


有人说,“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若这句话逻辑合理,那么所谓的“乡愁”则是人之为人天生带来的一种存在。故乡虽然回不去了,但是故乡的花草树木还在,故乡的狗猪牛羊还在,故乡的山野小路都还在。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交通方式的越来越便捷,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和我们原来越近了,而心中的那个叫做“故乡”或者“家园”的地方真的还在那里么?

李汉荣先生说:“我们的故乡,应该是生长庄稼,生长草木,生长万物,生长诗意的地方;是让我们感到安全、安静、安详的地方;是让我们能够愉快地劳作、愉快地思想、愉快地呼吸的地方;是接待我们的此生,也让我们愿意将自己的来生也安放在这里的地方,这才是我们的故乡。

这本《家园与乡愁》,就是对故乡的纪念,对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的故乡的抚摸和挽留。

希望这些文字,能为我自己保留一条能随时返回故乡的秘密小路。

希望阅读这些文字的朋友能唤起你心里那份深沉的乡愁和乡恋。

希望我们能重新找到故乡,或者,能按照我们对故乡的那份记忆和思念,重建我们的故乡,重建我们的精神的故乡和心灵的故乡。”


李汉荣

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