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在900多年前的今天(1072年9月22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退居之地颍州去世。而他的一生正如王安石的那篇《祭欧阳文忠公文》所写的”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他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散文和诗篇。而其所写的《元夕》更为朗朗上口,后经邓氏甜美的歌声传唱,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才高八斗的文坛领袖!门生中书法家众多的唐宋八大家之首,书法却让人大跌眼镜 ,着实不敢恭维!

当然,人家六一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从不夸耀自己的书法好,还一再地说楷书难写,说自己的字体不佳,那种谦逊与诚恳,足以见其真性情!

六一先生诗词、文章、学问、识见,可以说都好得没得说,怎么在毛笔字上就没有能够出类拔萃?其实个中也有缘由。“欧阳修青年时代诗、文、书、画样样学。有人说你这样不精一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专攻诗、文,成了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因此,学要专一。”林散之老先生曾如此说道。其实,相较于唐代楷法的严谨与完备,相较于唐代书法人物的群雄竞起,大家辈出,宋代的书家,无论是在楷书方面,还是在草书方面,都是比较弱的。

对于欧阳修的书法不妨听听他的学生是如何评价:苏东坡曾如此评述欧阳修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东坡如此所言,是因为东坡心中有一情分在,还有东坡本人的一分宽厚在。

李东阳在欧阳修的行楷书《灼艾帖》题跋:醉翁常恨作书难,道是撑船上急滩。毕竟晚年多自得,尽留风韵与人看。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

毕竟晚年多自得,尽留风韵与人看。作为欧阳先生的知音,李东阳也算得上是知人论书,评价比较中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