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袭人故意糊弄贾政

 快乐老年435 2017-02-13

花袭人故意糊弄贾政

我一直好奇一个问题,贾政到底见过袭人没有。或者说认识袭人这个丫鬟不认识。当然贾政对袭人这个名字应该是有很深的印象的,当贾政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便说“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贾宝玉只得老实的回答“因素日读书,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贾政借机发飙,说贾宝玉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做工夫。这么好的一个名字差点被改了。贾政不像贾赦那么好色,一心留意各方的丫头,所以袭人的存在,对贾政来说只是有些印象而已。

当贾政在外做了几年官回来后,赵姨娘会汇报这几年宝玉的情况,她说:“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文本到了这里,没有后文。虽然没有接着明写,但是袭人成为宝玉的准姨娘,贾政肯定是知道了,此时文本已经到了七十二回,离脂批本的八十回很近了。所以我一直怀疑,贾政为什么能沉得住气,没有立刻追问。不但贾政此刻才知道,连贾母也是在中秋节后,王夫人才禀报的。这个情况很特殊,因为贾政对赵姨娘说他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给宝玉,一个给贾环。如果贾政看中的丫头不包括袭人,那么袭人的存在和他的理念岂不冲突,在宝玉的大事上,贾政岂能坐视不理。

贾政第一次对花袭人的印象,因为名字的缘故,所以是不好的。第二次则出自赵姨娘的小报告。如果赵姨娘夸了袭人几句则还好,如果贬了一两句那么贾政对袭人的印象会更恶。可以分析一下,赵姨娘在贾政面前对袭人的态度,第一她曾对探春说,我现在熬的连袭人都不如。所以赵姨娘对袭人的态度首先是嫉妒,其次袭人是王夫人的人,宝玉的人。那么自然也就是赵姨娘的敌人。所以赵姨娘应该不会在贾政面前说袭人的好,如果自己也捧袭人岂不说明王夫人这件事办的对,办的好。那么贾政还有理由讨厌王夫人的擅自做主吗?

花袭人故意糊弄贾政

贾政或许不了解花袭人,但是花袭人对贾政可谓了如指掌。曾经在花解语一回中劝宝玉“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读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但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愧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这些话,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打你!叫别人怎么想你?”袭人对贾政的分析,入骨三分。花袭人故意糊弄贾政

古人常说的“揣摩上意”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是随便拍拍马屁就可以做到的,但是花袭人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造诣很高,文本中对此最精彩的一段是七十七回中,原文“袭人听得叩院门,便知有事,忙一面命人问时,自己已起来了。听得这话,忙促人来舀了洗脸水,催宝玉起来盥漱,她自去取衣。因思跟贾政出门,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鲜衣履来。只拣那二等成色的来。宝玉此时亦无法,只得忙忙的前来。果然贾政在那里吃茶,十分喜悦。”这文本中有一句“因思跟贾政出门,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鲜衣履来。只拣那二等成色的来。”这让人看去很不解,却是袭人的智慧之处。按常情说儿子跟父亲出去赴会,正应该穿新鲜衣履,可袭人偏拿二等成色的来,自然是对贾政的心思有所了解。如果宝玉一身锦衣玉服,光鲜照人。必定会被贾政说成纨绔子弟,不懂持家。所以有袭人这个贤内助,宝玉在贾政面前少挨了多少骂。可惜堪羡优伶有福,可怜公子无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