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个小时拿下注会资质

 slh心蓝 2017-02-13

古语有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乃人生四大乐事。刚刚迈入本命年的袁斯荣,在过去的一年中完成了人生中的3件大事:结婚、生子、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的全部考试。他为自己的本命年开了个好头。

危机感促使他奋进

1981年出生的袁斯荣,2002年从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毕业后的他回到家乡江西南昌,在某国企一直从事IT方面的工作。

用他的话说,目前所在的国企待遇还不错,工作压力不是特别大,而且自己每年都能在单位评上先进。但恰恰是这种“一眼看到头”的工作状态让袁斯荣很是不安。

“目前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工作带来的,万一某一天企业发展得不好了,自己可能就没有退路了。”一种危机感萦绕在袁斯荣心头。

2015年,他开始萌生考取某项资质的想法。

注册会计师资质的含金量很高。整体的考试架构非常完整,就业前景也好。会计行业的特点与IT行业不同,会计行业更注重延续与传承。注册会计师无论是在事务所还是企业都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工作也更有成就感。”经过多方了解,他选择了注会资质。

2016年3月,袁斯荣结束单身生活,走入结婚的殿堂。刚处理完结婚事宜,他就急忙投入了注会考试的复习中。

投入是第一要义

其实刚开始,袁斯荣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虽说他一口气报名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的6门考试,但他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部通过。

“自己也不小了,快奔四的年纪开始考虑换行业,感觉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小,所以想尽快通过考试。”危机感让他决定先挑战除《会计》《审计》外相对简单的4门。

因为自己完全没有财会基础,袁斯荣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了备考。原来开车上下班的他改乘公交车,利用通勤路上的两个小时备考。同时,他也把午休的1个多小时挤出来复习。

“所幸新婚妻子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在备考期间,她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因此我能保证每晚8点到12点的固定学习时间。”与此同时,他还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备考期间,坚持跑步是袁斯荣放松的一种方式。他每天早上都会跑5公里左右。

袁斯荣觉得,在放松之余,注会考试也是个体力活,不能让身体跟不上备考的进度。

虽然是零基础,但袁斯荣仍以自学为主。他自认为是一个自主性比较强、有很好自控能力的人。所以选择跟着自己的节奏来复习,而不是盲目跟随网络课程的脚步。

在最初的复习计划中,他计划3月到6月复习第一轮、7月到8月复习第二轮、9月是第三轮、10月是第四轮。

在前两轮的备考中,他的目标是打下基础,把要理解的问题都基本搞懂。

同时通过做题,加强和巩固知识点。而到第三轮时则主要是看之前忽略的知识点、把握不大的知识点。在这个阶段,做题并不是主要任务。到了最后半个月的冲刺阶段,他主攻模拟题和真题。最后5天,随机复习,查漏补缺。

袁斯荣始终保持着每天超8小时的学习状态。在他看来,因为自己投入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学习效果较好。因此到2016年5月,他就提前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计划。

“由于提前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计划,我决定疯狂一把,努力一口气拿下6科。感觉如果能够一次性通过专业阶段的全部考试,可以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也是自己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一种体现。”袁斯荣坦言。

2016年5月,他把《会计》和《审计》的内容过了一遍。

袁斯荣在第一轮复习中采用的是交叉复习法,把各科内容穿插起来复习。他每个周末给自己一天机动时间,来弥补之前未完成的学习计划。

选择性放弃复习法有风险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袁斯荣感觉比较简单的是《公司战略风险管理》,而《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几门课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一般。

在《会计》的复习中,袁斯荣是从会计从业资格的教材入手的。

“在学到第二章金融资产时就感觉学不下去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报表等比较难的章节,我都是放到最后再来学习,先把比较简单的章节过一遍。部分较难章节我至少看了20遍,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袁斯荣说。

因为是初次接触《会计》,所以袁斯荣也听了一些网络课程的课件。但在体验之后觉得网络课程的最大弊端是有的内容一带而过,对于零基础的考生来说会有些难度。

“《会计》不能光靠背,很多会计分录必须掌握原理。而且很多人会忽略会计原理这一章,我却认为这是基础性的一章,很关键。”袁斯荣说,“我通过套用实际案例来理解企业合并报表。比如自己联想假如某企业不做合并报表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袁斯荣认为,与《会计》不同,《财务成本管理》是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在复习中,企业价值这一章是他觉得最费力的一章。因为理解起来很困难,最后他是通过强行记忆学下来的。同时,因为数学功底好,所以对于《财务成本管理》涉及的100多个公式,他大多是通过自己推导来理解记忆的。

“公式的推导就避免了刻意的背诵,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箭双雕。”袁斯荣说。

在袁斯荣眼中,《财务成本管理》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要靠理解,二是计算的量特别大。他在这次考试中就没来得及做完最后一道大题,有些遗憾。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会先复习《财务成本管理》。因为这一科的内容不太容易忘记,后期再复习的话,只要把知识点拎出来,复习的效果就会很好。”他总结说。

袁斯荣认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复习难点在后面几章。虽说他觉得内容比较好理解,但恰恰是他觉得简单的这一科却是他考前最焦虑的。因为作为一个理科生来说,背诵是让他很头疼的一件事,所以他认为这科比较适合在考前突击学习。

《审计》是袁斯荣认为最难的一科,因为很陌生,他再次套用带入法进行复习。他试想自己作为一个审计经理要怎么开展工作,这样就好理解了。而对于质量要求的理解,他就换位成合伙人,把自己拔到更高的层次。《审计》与《会计》关联得特别紧密,两科一起复习效果较好。

因为要备考6科,所以他在复习中战略性地放弃了一些章节,比如国际税法等。因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不巧的是去年围绕这一知识点出了一道大题。所以这种学习方法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袁斯荣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2000多个小时的坚持。

“备考注会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关键是看你能不能付出和坚持。如果可以的话,相信大家都能通过。”他坦言。

(来源:中国会计报,标题图片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