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鸽大系简介(五)

 zhouli7477 2017-02-13

中国名鸽大系简介(五)

十八世纪的“支那三杰”

那是在清代乾隆后期,我国有三个飞行鸽名种,他们是红血蓝眼鸽、戴笠鸽和中国蓝鸽。被各国鸽界誉为“支那三杰”。《鸽还巢》一书的作者家仁说:“今天的中国红血蓝眼鸽、粉灰鸽和中国蓝鸽,能在黑夜中飞翔,实在不算是希奇事。”李文著的《鸽谱》中说:“红血蓝同桔黄细砂型的中国蓝;颈项两侧有白色斑羽,头顶有一片小白笠的中国戴笠,被世界誉为古老飞翔品种的“支那三杰。”

①红血蓝眼鸽(简称:“红血蓝”)原产地是福建漳州龙海县,它和戴笠鸽、中国蓝鸽合称“支那三杰”。红血蓝的特征在于眼砂,宝蓝色的底砂,配上成块的血红色面砂,并以此得名。

红血蓝有几个分支,一是“汇牧”,天蓝底砂,红色面砂。二、三十年代在夏门飞漳州激烈比赛中夺冠的血统。二是“弯弯门”,天青底砂。最受人喜爱的是“石盘底”和“石砾底”。前者蓝底板泛起细细淡蓝色底砂,湛蓝干爽,不含水份。后者底板会裂变成不规则的片片,颜色较深邃,红血蓝的瞳孔特细,内线扣几乎每羽鸽都有,而且很宽,呈齿轮状。褐色的称“赤环”,白色的称“白环”。外圈都有褐灰色阴影挂前角,称“赤水”。红血蓝的面砂是变动的,幼鸽期呈满砂型,称 “旺血”,看不到底板。七个月到一年龄鸽,面砂逐渐褪色,稀少。三、二年龄鸽面砂只剩下零星几点。红血蓝是圆头型,小嘴巴,“人”字形鼻瘤。雄鸽额头宽,头顶平坦。雌鸽尖把脑,梭子头,后脑发达。眼睑都很发达,多半是白色中略带黑色斑状块。

红血蓝体形较小,俗称“燕种”。雄鸽约300克,雌鸽只有250克。体型匀称,翅膀特长。据台湾《翅膀与飞翔》一书摘录国外评价红血蓝神奇的翅膀时说,“红血蓝的翅膀立翼羽,特别自第六根开始比副翼羽长五分之一”,“羽轴非常柔轫,强劲有力”,“主翼羽最后四根岔隙颇大而摺叠起来成一线,在空中鼓动空气,轻而易举,再加上它那拉成三十度的臂骨充分快速飞翔,在空中真像流星一般“喘喘”前进,只要一鸽放飞,群鸽为之失色,虽然群鸽奋飞跟随,但不到三十秒种,只见群鸽落后,红血蓝一鸽当先”。

红血蓝多半是黑灰壳,雄鸽略带蓝灰,还有纯黑的,称“加令黑本地”,有纯白的“白朴眼本地”,上述三个品种较纯正,此外还有些杂斑本地鸽,黑灰底浅雨点。

红血蓝有四大特点:一是高翔,二是翻飞,三是夜游,四是恋巢性强。飞翔时直线上升,高的几乎看不到。降落时旋转翻飞,滚动直下。月黑深夜也能飞归,幼鸽容易开家,成鸽抓到别处饲养再久也能飞归老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从船上放出200只比利时贺姆传书名种鸽飞向陆地,空距离280海里,在风雨浓雾中飞翔,没有一只飞返。同时在黑暗和暴风雨中放60只信鸽飞翔,损失了48只,返航的只有12只,飞了6小时50分钟,都是中国红血兰眼鸽和戴笠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一次力压群雄。参加这次比赛的,有美国海军训练的一批贺姆传书鸽的Avtdwapt Reezim系(德国名系鸽),有日本的合西系、松风系,以及比利时、德国和丹麦的名系赛鸽,还有阿拉伯名大马士革系,中国的红血蓝和戴笠鸽也在其中。在一次黑夜飞航中,距离灯塔十海里以外释放,其它名系纷纷落海牺牲,只有红血蓝直线飞白灯塔,在灯塔上寄宿一宵之后,翌日归巢。从此,美国海军对中国的红血蓝眼鸽格外器。专家们认为中国红白蓝眼鸽的眼睛充满着神秘色彩,可能发挥天赋红外线的功能。

红血蓝是中国古老的名鸽,据李文著的《鸽谱》中提及早年欧美鸽界都是向中东及中国引进名鸽种,“许多世界名鸽种系的起源均出于中国民间或皇室,玩赏鸽为中国亚姨,飞翔鸽为红血蓝,肉鸽如石岐鸽等。”

红血蓝作为我国古老飞行鸽名种之一,它曾在几闽大地上竞翔,它曾与世界名鸽拼搏,今天引进外血热的中国鸽界说来,它不感慨万千!

②戴笠鸽(亦称“戴老头”、“拳击师”、“老方丈”。)原产地北平。对它的命名有二种说法L一,戴笠鸽的外表特征之一,二,都是花头,远远望去象是戴上一个白色小斗笠,因而得名。三,它的另一个特征是喉部有牛一样的垂肉,也称“胡肉”。戴笠的英文是“DEWAP”,即“牛胡,牛的喉部垂肉”。

戴笠鸽壮硕如牛,两翅长而有力,是盘飞好手。骨骼粗厚,体态轻浮,极其耐飞。矮脚挺胸,神气十足。羽色有灰壳、浅白灰、黑皂白条、深雨点白条、灰白条等。最主要的特征还是那颈项两侧的白羽,遗传性也特别强,即是多代杂交,其后代也会出现劲项两侧的白羽。戴笠鸽的嘴不长,加上下巴的“胡肉”,更显嘴短颈短。

早在1883年至1887年间,德、法、英、比、荷等国鸽界的文献上,对戴笠鸽起源于中亚、西亚国家,出产于中东叙利亚等,曾发生过争论,鸽史权威劳耶尔(LYELL)和鸽史专家德露(DE ROO)在伦敦发表文告,否定了此论断。1897年,劳耶尔博士阐述德露先生的发现:戴笠鸽早在马可·波罗时代之前的帝王时代,已是北京民间豢养得很普遍的一个飞翔鸽种,从而证实了戴笠鸽种源出自中国。有记载说,马可·波罗周游世界时曾经从中国带回一对鸽子,没有说是什么品系。

十八世纪后,戴笠鸽输出到欧美,由美国人凡奥尔在伦敦首次参加1200英里远程赛,在2860余羽赛鸽中力压群雄,勇夺冠军,在世界鸽坛上确立了中国名鸽的荣誉。据当时报道,“颈粗、肩长、翼大是戴笠鸽得天独厚的条件,在1000里赛程内,直线加速,决不犹豫盘桓,振翅急飞,瞬间失落云端。《都门豢鸽记》评论是:“戴笠,良鸽也。强者非身体肥硕,而筋肉内敛,坚实而不臃肿,轻盈而不浮滑,此为身强之证,选者本此而求,靡十不中八、九,故选鸽者当取神,神完气足无害也。”

一只健康、训练有素的戴笠鸽,具有“三不”优点:一不中途降落;二不入他人鸽舍;三不落网陷井。每次开笼释放,总是一马当先。它懂得利用高空快速气流,中止拍翅飞行,改用动力翱翔,上下周转旋动升降,滑翔而下,以逸代劳。古老的北京人对此鸽了如指掌。

现代的戴笠鸽因受美国鸽界的改良,与贺姆传书鸽杂交,后代的飞速加快,体形与羽毛几乎与贺姆鸽很难区别,当然也不再用戴笠鸽这个名字了。纯种的戴笠鸽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了。十几年前,美国专家李文到香港搜索,整个鸽界没有人饲养纯粹的戴笠鸽,偶尔发现一、二对,也已经是处于老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