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我算见识了什么是奥斯卡级拍摄技巧

 静修斋628 2017-02-13

  《公民凯恩》至今为止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尽管这部电影的发行年代是1941年,但融合了太多的电影手法,难怪评论家说是把各种技巧堆积的像是七层大蛋糕的电影。

  《公民凯恩》在摄影、运动镜头、叙事、剪辑、音响、文学性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就像是一座矿。

  

  今天我们重新分析《公民凯恩》给电影制作带来的6个实用性的制作技术,可以供用于我们自己的拍摄。

  1.深焦

  

  上面的这个场景便是《公民凯恩》里常见的深焦镜头。

  深焦镜头不仅影响着电影语言的各种结构,同时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关系,时画面空间的张力得以增强。

  而深焦镜头摄影涉及到广角镜头的使用,它往往夸大了人物之间的距离,而这对于一部表现分离、异化和孤独的故事的影片来说正是恰如其分的象征性类比。

  

  同时,由于广角镜头使画面的每一层次从最近处到最远处,焦点都是清晰的,并没有因突出某一形象而使周围的东西发虚,于是,当所有的人物都同样清晰的时候,暖昧性就更加重了。

  深焦镜头的表现,画面多信息的处理,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投入思考,甚至参与到场面的调度中去。

  鼓励观众主动地从一个镜头中去挖取信息。

  2.长镜头

  长镜头,或“oners”,在这部1941年的片子里面已经使用,比《Birdman》早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而且《公民凯恩》的长镜头拍摄是在在Steadicam和其他便携式稳定器出现之前制作的。可想而知是当初的拍摄难度的精巧和难度。

  3. 表现主义的灯光风格

  

  《公民凯恩》的灯光风格是明显的强烈明暗对比,并且有借鉴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这也预示了美国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美国黑色电影最早也是诞生于1941年,著名的例子有《马耳他之鹰》。

  灯光效果表达了剧中的人物关系,就是真正的凯恩永远是在阴影里面,用灯光来说明电影中身份的性质。

  

  “A.光的使用不是为了表现明星的光彩,而是为了突出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的真实感。

  B.参与影片的叙事发展,特别是在表现凯恩写他的头版“原则宣言”时的那场戏,凯恩几乎是在半阴影的光线下完成了那份后来由他所背叛的“宣言”。

  C.光同样作为人物心理和人物命运表现,这在凯恩和苏姗两个人物身上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

  本片的灯光在凯恩的少年及作为年轻报人的时代多采高调路线。

  当他年华渐老,人也变得越来越尖酸刻薄时,灯光也渐变暗,反差渐增强。

  凯恩如宫殿般的仙那都城堡,永远在黑暗中矗立着,只有几抹光线穿过压迫人的阴暗。

  照明强光也被用在较近的镜头中来制造象征效果,高反差对比的灯光打在凯恩脸上,影射他正直和堕落两种人格。”

  4.仰拍

  

  在这部影片中,仰拍镜头的运用,是画面中出现了天花板的表现,这是空间形式的变化。

  A.改变了以往影片在摄影棚里拍室内戏时房间不表现天花板的模式,这一形式的变化,首先是作为空间真实的观念被体现出来。

  B.天花板的出现增强了影片画面构图的造型感,特别是投射在天花板上街头霓虹灯等,画面中的光影的变化,既丰富了画面内部的造型空间,又扩大了画面外部的环境空间。

  C.天花板的设计衬托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影片以极低的视角大仰拍而形成了所谓的“高大形象”,以一种辩证的形式,塑造了凯恩这个失败的巨人的人物形象。

  

  “《公民凯恩》中不断出现仰拍镜头,这使……我们很快就不太察觉到他在运用技巧,尽管我们仍被他的高超技巧所左右。因此,他的这种方法很可能是基于某种明确的美学意图:把某种特定的戏剧幻想强加于人。这种幻想可以称作地狱的幻想,因为他那朝上凝视的目光似乎发自地底,而天花板则笼罩一切,使人无法逃出布景的范围,这就充分表达出在劫难逃的结局。凯恩的权力欲压倒了我们,而权力欲本身又被布景所压倒。我们通过摄影机得以一方面体验到凯恩的权力,一方面也察觉到他的败局。”

  一个有趣的幕后故事是:片中的天花板都是布料做成的, 说是方便在演员的头顶端放置麦克风。

  虽然在现今看来仰拍以及天花板的摄入,算是现在电影拍摄常用的技巧,事实上这种手段算是低预算影片常用的手法,参见这一部《Beyond the Black Rainbow》,也是运用了这个。

  

《Beyond the Black Rainbow》

  5.非线性叙事方法

  1941年应该经典好莱坞还处在辉煌阶段,但这片跟同时期的太不一样。这一点上是一个突破。故事很复杂,不是好莱坞传统的线性叙事加大团圆结尾,拿给现在的一般观众看也不一定第一遍就看懂。

  

  影片虽然具有侦探片、纪录片、传记片、新闻片、歌舞片等诸多类型片的特点,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一种类型,在其面前没有任何模式可循。

  

  而且其中的多种创造性蒙太奇。包括对于时间的压缩处理,除了上面提到的新闻人合影的那段,还有和第一任妻子吃早餐,用叠入现在称“甩镜头”的方式连接,不同的服装,不同情绪的语言,同样的人物机位和景别,最后结束于一个长桌两端两人无语的广角镜头,迅速并且有效的交待了两人从新婚的热恋到相互厌倦的人物关系变化。

  

  

  6.复杂精巧的声效

  广播剧演员出身的凯恩对声音的捕捉能力更叫特殊,比如住在“天堂庄园“房子太大,凯恩和苏珊要互相叫喊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这种不协调,好笑的同时又透露着无可奈何的悲伤。他甚至发现声音可以像蒙太奇一样叠化,于是就会有人物同时说话。

  

  无论电影发展到什么年代,《公民凯恩》都值得电影工作者学习。特吕弗在1973年的《美国之夜》里就对威尔斯致敬,戈达尔说“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他”。

  

  现在重看此片,仍有许多实用可取之处。

(译: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