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伊朗游(2)

 光影随行_1 2017-02-13

离开亚兹德的再一站便是伊斯法罕,中间景点有阳光古堡、梅博德等,其中还参观了冰窖。这个一半地下、一半高塔的建筑很智慧。

需要冰就得先有水,水靠坎儿井收集,第一次有机会下到坎儿井内部。冰除了热天的降温作用外,还有便是向缺水地区的输送便利。

伊朗的建筑大到清真寺、小到民房,几乎都是砖砌。那里的工匠们'玩儿'砖头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圆的拱形、平墙的图案等,只有你没想到的,好像没有他们砌不了的。

伊朗最大的聚礼清真寺建于11世纪,除此而外,它又是最古老的。该建筑包含了800多年的不同风格,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范围绝无仅有。

伊朗百分之九十几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在与亚美尼亚接壤的边境附近,却有一座基督教的凡克教堂。这座教堂是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这是萨法维王朝两种宗教文化共荣共生最好见证。

'40柱宫'并非40颗柱子,它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办公接见使节们的地方。水池映衬下,20根柱子就变为了'40根,'故而得名。这里的'印象冲动'的东方版本的壁画甚是精美绝伦。

这座地处伊斯法罕,建于1602年的桥,因有33个拱而得名。其实,它是桥和水坝的集合。扎因达鲁德河上不止一座桥,大概与其萨菲桥梁设计的著名代表作有关。

谢赫罗特弗拉、又名'金孔雀'清真寺,它是以著名什叶派学者、阿巴斯大帝岳父命名的。这个清真寺没有庭院和宣礼塔,据说是仅供皇室内部使用。它的位置处于伊玛目广场的左侧。

阿里卡普宫与谢赫洛特夫拉相对,这里可以攀高远眺,正好将世界第二大的广场尽收眼底。这个当年供阿巴斯大帝看马球表演的楼子正在施工,上去匆匆拍了张全景就下来了。

伊玛目清真寺拱顶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正对着拱顶的回音石上拍手,能听到多次响亮的回音。因此,很适合传经布道。面积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拱顶清真寺。

音乐博物馆是导游精心安排的,是一个私人博物馆。这里不仅珍藏宝贵,更为值得一去的是馆长的演奏很美妙、很感人。

馆藏乐器太多了,虽没少拍,篇幅有限。只将这个原来以骆驼头骨制成的弦乐器分享诸位吧。

这里又安排了一次大巴扎的购物,只是时间太紧了,匆匆买了些纪念品便打道回府了。

这一晚我们特意要求没住酒店,分为两拨住在了伊朗人的家中,这是难得的一次体验。伊朗人热情好客,你可以随便地与他们胡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